问题 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戌。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 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汉文帝刘恒第四子,汉高祖刘邦孙,谥号孝景皇帝,史称汉景帝)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始造苑马以广用,宫室、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摘自《汉书·食货志》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初“文景之治”的各项措施并评述。(9分)

答案

(1)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秦王朝采取横征暴敛的政策,赋税和劳役都非常繁重,民众生活十分困苦。(3分)

第二段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盛世的局面。(3分)

(2)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有:第一,轻徭薄赋、劝农稼穑。第二,宽减刑法。第三,削藩,平定七国之乱。(任答两点,即给4分)

评述: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5分)

题目分析:(1)由材料一中的“(秦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可知秦朝时赋税征收比例很大,农民赋税负担沉重,百姓生活困难。由材料二中的“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遂除民田之租税”、“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等信息可以得出西汉初年,统治者轻徭薄赋,直到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国富民强。

(2)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二中的“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除民田之租税”、“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以农为务,民遂乐业”等信息可以知道措施是轻徭薄赋、劝农稼穑;根据材料二中的“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可知是宽减刑法。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还应该有削藩,平定七国之乱。评述:可从当时这些措施所发挥的作用与此前比较得出,另外还应写到这些措施为后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