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8年12月22日~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和《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等报告;批准了国务院关于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情况等报告;宣布了部分新任全国人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决定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2009年3月5日召开。
材料二 近日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十次 * * 会议建议,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将于2009年3月3日召开。
(1)材料一蕴含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
(2)为何安排两次会议的时间?
(1)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表决通过一系列法律体现了其在行使立法权;审议法检查组的报告是行使监督权的体现;同意国务院的相关报告是行使监督权和决定权的体现;宣布副主任委员体现了任免权的行使。②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集中制。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相关决定表明国家重大问题大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国务院提出的报告需要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表明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2)这是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各自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①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意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各界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因此,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必须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使之成为国家意志,以保证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
第(1)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审读材料能够发现,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需要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权力、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等角度思考。第(2)问需要联系人大与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