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分)
资料一: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家长则相应付给"劳务报酬"。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比如,女孩子初中一毕业就到别人家里去当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和社会规则。
资料二: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90%的独生子女很少上街购物或在家打扫卫生,超过60%的独生子女从未或很少洗碗,洗衣服和烧饭做菜。中国城市的孩子日平均劳动叶间为11.32分钟,一些发达国家孩子每天的劳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发达国家的孩子家庭生活水平比我们好,为什么家长及整个社会都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劳动呢?(6分)
(2)劳动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学生怎样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4分)
(1)因为劳动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劳动伴随人类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纤绳,是时代进步的阶梯。劳动创造财富,创造辉煌,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因此尽管发达国家的孩子家庭生活水平比我们好,但是他们更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劳动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2)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应当从日常的生活点滴做起。首先应当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其次还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题目分析:(1)问主要回答劳动的意义,结合教材对劳动意义的表述回答即可。
(2)培养劳动的品质需要实际行动,对青少年来说,就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在家里做家务,在学校里积极值日,在社会中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等,据此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