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_4题。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也。景略以门荫补幽州功曹。大历末,寓居河中,阖门读书。李怀光为朔方节度,招在幕府。五原有偏将张光者,挟私杀妻,前后不能断。光富于财货,狱吏不能劾。景略讯其实,光竟伏法。因授大理司直,迁监察御史。及怀光屯军咸阳,反状始萌。景略时说怀光请复宫阙,迎大驾,怀光不从。景略出军门恸哭曰:“谁知此军一日陷于不义。”军士相顾甚义之,因退归私家。

寻为灵武节度杜希全辟在幕府,转殿中侍御史,兼丰州刺史、西受降城使。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前为刺史者多懦弱,虏使至则敌礼抗坐。时回纥遣梅录 * * 随中官薛盈珍入朝,景略欲以气制之。郊迎,传言欲先见中使,梅录初未喻。景略既见盈珍,乃使谓梅录曰:“知可汗初没,欲申吊礼。”乃登高垅位以待之。梅录俯偻前哭,景略因抚之曰:“可汗弃代,助尔号慕。”虏之骄容威气,索然尽矣,遂以父行呼景略。自此回纥使至景略,皆拜之于庭,由是有威名。

时河东李说有疾,诏以景略为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时方镇节度使少征入换代者,皆死亡乃命焉,行军司马尽简自上意。受命之日,人心以属。景略居疑帅之地,势已难处。回纥使梅录 * * 入朝,说置宴会,梅录争上下坐,说不能遏,景略叱之。梅录,前过丰州者也,识景略语音,疾趋前拜曰:“非丰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又拜,遂命之居次坐。将吏宾客顾景略,悉加严惮。说心不平,厚赂中尉窦文场,将去景略,使为内应。

岁余,风言回纥将南下阴山,丰州宜得其人。上素知景略在边时事。上方轸虑,文场在旁,言景略堪为边任,乃以景略为丰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天德军西受降城都防御使。迫塞苦寒,土地卤瘠,俗贫难处。景略节用约己,与士同甘苦,将卒安之。凿咸应、永清二渠,溉田数百顷,公私利焉。廪储备,器械具,政令肃,智略明。二岁后,军声雄冠北边,回纥畏之,天下皆惜其理未尽景略之能。贞元二十年,卒于镇,年五十五,赠工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状始萌 萌:显露

B.虏使至则敌礼抗坐 敌:敌对

C.梅录初未喻 喻:明白

D.行军司马尽简自上意 简:选择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表现李景略“堪为边任”的一组是

A.①景略讯其实 ②景略欲以气制之

B.①因退归私家 ②梅录俯偻前哭

C.①由是有威名 ②天下皆惜其理未尽景略之能

D.①军声雄冠北边 ②景略节用约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景略起初在李怀光的幕府中任职,当他发现李怀光驻军咸阳,有谋反迹象时,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主动地离开了李怀光。

B.李景略面对回纥使者梅录,不卑不亢,用气势慑服了他;后来,在李说设宴时,梅录争夺位子,李景略又一次叱责了他,而梅录对他非常尊敬。

C.李景略担任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居于可能取代节帅的地位,处境本已艰难,再加上在宴会上折服梅录得举动,引起了窦文场的嫉恨。

D.李景略担任丰州刺史,以身作则,与大家同甘共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两年以后,军威大震,回纥不敢轻举妄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丰州北扼回纥,回纥使来中国,丰乃其通道。

(2)非丰州李端公耶?不拜麾下久矣,何其瘠也。

(3)迫塞苦寒,土地卤瘠,俗贫难处。(4分)

答案

1. B

2. C

3. C

4. (1)丰州向北控扼回纥,回纥使节到中原来,丰州是其必经之地。

(2)“这不是丰州李端公吗?”好久没有拜会麾下了,怎么这么瘦弱。

(3)接近边塞气候严寒,土地贫瘠,百姓贫苦难以相处。

1. B(敌:对等)

2. C

3. C(应该是引起李说的嫉恨)

4. (1)丰州向北控扼回纥,回纥使节到中原来,丰州是其必经之地。(“扼”“中国”“乃”)

(2)“这不是丰州李端公吗?”好久没有拜会麾下了,怎么这么瘦弱。(“非丰州李端公耶”的句式、“何”“瘠”)

(3)接近边塞气候严寒,土地贫瘠,百姓贫苦难以相处。(“迫”“苦寒”“卤瘠”“处”)

【参考译文】

李景略,幽州良乡人。李景略因父祖的功荫而得以补授幽州功曹。大历末年,寄居河中,闭门读书。李怀光任朔方节度使,招他到幕府中。五原有个偏将叫张光,挟私杀妻,始终不能结案、张光富有财产,狱吏不敢揭发。李景略审问出实情,张光最终伏法。因此授任他为大理司直,升任监察御史。等到李怀光屯驻咸阳时,造反的迹象开始显露,李景略时常劝说李怀光请他收复京城,奉迎皇帝大驾,李怀光不听。李景略离开军门大哭道:“谁料这支军队一时陷于不义的境地。”军士相视都非常佩服他,他因此退归家中。

不久被灵武节度使杜希全征用在幕府中,转任殿中侍御史,兼丰州刺史、西受降城使。丰州向北控扼回纥,回纥使节到中原来,丰州是其必经之地。以前做刺史的大多懦弱,虏使到来都以对等的礼节平起平坐。此时回屹又派遣梅录 * * 随宦官薛盈珍入朝,李景略想用气势震服他。郊外迎接时,传下话想先见宦使,梅录起初没有明白他的用意。李景略见到薛盈珍以后,就让他对梅录说:“得知可汗刚刚逝去,我想以礼吊祭。”于是登上高土堆来等待他。梅录在他面前伏地而哭,李景略因此抚慰他说:“可汗离开人世,我以此礼助你追慕祭吊之情。”回纥使节的骄容气势,丧失得一干二净,放是用父辈称呼来称李景略。从此回纥使节见到李景略,都在庭下拜见,李景略也因此树立下威名。

当时河东李说有病,下诏任命李景略为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当时方镇节度使很少有征入朝中替换的,都是死后才任命,行军司马全都由皇上挑选,受命之日,人心已有归向。李景略居于可能取代节帅的地位,处境本已艰难,又逢回纥使臣梅录 * * 入朝,李说设宴招待他,梅录争座次上下,李说无法阻止,李景略叱责他。梅录,就是过去经过丰州的人,辨出李景略的语音,急忙上前拜见说:“这不是丰州李端公吗?好久没有拜会麾下了,怎么这么瘦弱。”梅录再次拜见,李景略就命他坐在次座。将吏宾客看着李景略,更加敬畏他,李说心里不平,用重礼贿赂中尉窦文场,想除去李景略,让他做内应。

一年多后,传说回纥将要南下阴山,丰州应得到适当人选。皇上一向知道李景略在边地时的作为。皇上正为此事焦虑,窦文场在旁,说李景略能胜任边职,就任命李景略为丰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天德军西受降城都防御使。接近边塞气候严寒,土地贫瘠,百姓贫苦难以相处。李景略节约用度约束自身,与将士同甘共苦,使将士安下心来。兴修咸应、永清两渠,灌溉农田数百顷,官民获利。仓储充实,器械完备,政令严肃,智略英明。二年以后,军队声势雄冠北疆,回纥畏惧,世人都惋惜李景略在这里任职没有发挥全部才能。贞元二十年,逝于镇所,时年五十五岁,追赠工部尚书。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物入侵:人类社会的另一巨大威胁

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种物种称为本地种。外来种或称非本地种,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的但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当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时,多数无法正常生存,需要人类特别管护才能维持,但有少数物种到新生境后不仅可以自然生存,而且快速生长繁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这就成了入侵种。入侵种有别于普通外来种的最大特征是它对本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入侵”后果。一个入侵种的形成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而且外来入侵物种在原产地没有对当地原有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在多种控制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与当地原有生物处于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但当它们来到新生境后,犹如脱缰之马,摆脱了原来的束缚,尽可能利用新生境资源,挤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资源,构成危害。

能造成入侵的外来物种都具有一些类似的特点。它们的生态适应能力强。许多外来物种适宜生存的范围非常广,有的可以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有的可抵御干旱、低温、污染等不利环境。它们的繁殖能力强。入侵种能产生大量的后代,或繁殖世代较短,甚至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传播能力也是它们的一大法宝,可借助各种各样的力量进入新环境。

外来种的入侵是多渠道、层层攻入的,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如果不注意生态效益,就会造成生物入侵的严重后果。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的增加,许多外来物种常常搭乘人类的“顺风车”,作为“偷渡者”进入新环境。此外,外来入侵生物可以通过风力、水流,以及鸟类等动物的传播自然传入。需要说明的是,外来有害生物也许并不是只通过一种途径传入,可能由两种或多种途径交叉传入,在时间上并非只有一次传入,可能是两次或多次。由此可见,多途径、多次数的传入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定居和扩散的可能性。

在人类文明史上,物种的引进曾推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世界面貌并造福人类社会。餐桌上美味可口的“洋庄稼”,公园里姹紫嫣红的外来花木,动物园里形态各异的外来动物,林林总总的外来生物,为我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然而,外来物种却是一把“双刃刀”,也常常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1.下列对“生物入侵”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的物种被人类活动所直接引入。

B.生物入侵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的物种被人类活动所直接或间接引入。

C.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中可以自然生存并且生长繁衍。

D.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后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2.选出属于入侵种共同特点的一项

A.繁殖世代较短。

B.可抵御干旱、低温、污染等不利环境。

C.传播能力强。

D.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

3.下列对“一个入侵种的形成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并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不存在。

B.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并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

C.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时,多数无法正常生存。

D.外来种引入到自然分布区之外的新生境时,需要人类特别管护才能生长。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物种没有了原产地各种生态因素的制约,必然会反客为主,形成对新生境产生很大危害的入侵种。

B.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因可能是生物入侵。

C.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的严重后果。

D.从外来入侵种的原产地把抑制它的天敌引进来,就有可能消除生物入侵的危害。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