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子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
“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1)根据材料,比较清朝“皇堂’’与“西堂”的办学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6分)
(1)特点:从教学内容看,皇堂重传统国学教育,西堂偏重西学教育;从培养目标看,皇堂旨在培养满清贵族子弟以保证其统治需要,西堂重在培养实用人才;从学堂教师看,皇堂是国子监传统儒家学者,西堂是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近代人才。(9分)
(2)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外文化教育交流频繁;(3分)面对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进行教育改革以自救。(3分)
题目分析:
(1)该问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取材料信息:“皇堂”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教育的对象是满清皇室的皇子们,教学内容以中国文学和体育为主;“西堂”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教师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依据上述信息,从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学堂教师等角度比较清朝“皇堂”与“西堂”的办学特点。
(2)依据材料,“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据此可以推断“西堂”的设立是西方文化传入以及洋务运动推行教育改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