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图为某同学视力状况和所配带眼镜示意图.下列哪组描述适合该同学(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由图可看出,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故可判断出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方面来切入。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新闻,写一则新闻短评。

(根据中新网上海消息整理)上海市跨长江通往崇明岛的长江隧桥工程,于10月31日上午10点正式通车。

上海长江隧桥从上海浦东经隧道抵达长江口的长兴岛,再由大桥通至崇明岛,总长度25.5公里,其中全长8.95公里的隧道已建造直径达创纪录的15.13米,一举确立了中国在世界大型隧道施工领域的冠军地位。

工程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

工程启动之初,由于没有任何同类工程经验可以借鉴,面临着众多世界级工程难题,但在科技部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上海隧道股份与世界顶级盾构制造商合作研发出直径达15.43米的世界最大泥水平衡盾构——长江一号和长江二号。在长江隧道施工中,创造了三大世界纪录:“最长”——盾构一次性掘进距离长达7.5公里;“最大”——所采用的两台超大盾构的直径达15.43米;“最深”——盾构最深的埋设深度达到55米。

此外在一次性 掘进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掘进的纵向稳定性等难题都被一一破解。据统计,在解决整个隧道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中, * * 生了7项国家实用新 型专利和21项发明专利。

工程耗费人民币126亿元,相当于新台币600亿元。

在过去,如果要从上海到崇明岛,必须到码头搭船到崇明岛,而现在长江隧桥开通之后,只要开车直接过隧道再过大桥,就可以到达崇明岛,时间节省了一半以上。长江隧桥改变了上海与大陆国家级生态旅游园区崇明之间交通联繫不便的状况,进一步沟通了崇明、长兴、横沙三岛。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