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礼”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8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 * * 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12分)
材料三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6分)
(1)认识:礼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或后世的“礼”比前世进步);(2分)推崇周礼。(2分。本问照抄原文不得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2分)孔子的“礼”不符合各诸侯国君富国强兵的需要。(2分)
(2)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每点2分,共6分)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2分,必答)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4分,任写2个得4分)
(3)认识(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谈“认识”不得分。就事论事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可酌情给分,但满分不超过4分。)要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6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可以概括出孔子对“礼”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孔子的“礼”不符合各诸侯国君富国强兵的需要。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维新变法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从材料“(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可以看出这个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答案要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