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清皇太极下谕:“凡有豉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顺治初年又规定:“凡朝廷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时条上,百官有 * * 贪污绩,亦得据实纠弹。”清朝还规定御史对百官弹劾要经皇帝裁决。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施的是总统制。1912年3月开始施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涉及内阁权限的规定主要有鼹条:(一)“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二)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在总统之外,复设 * * ,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潮》
材料三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
(1)结合材料概括监察官的职权特点及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7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如何体现了人民民主。(8分)
(1)监察范围广,受监察官员众多,直接对皇帝负责;应忠直敢言(4分)
有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规范行政;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加强皇权专制(6分)
(2)观点一:具有积极意义。以宪法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有利于维护革命成果;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是近代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是民族资产阶级探索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表现。(7分)
观点二:一定程度上违背民主原则。约法系国家根本大法,事关国家基本制度,应根据国情、民意及社会发展趋势而慎重采定,而不应以一时最高行政长官的人选更迭为转移,因人立法。(7分)
观点三:观点一、二兼有之,并辨证分析。(7分)
(3)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 * ,为实行人民民主提供了前提;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制定以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为原则的宪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权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确保各民族团结互助;实行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利于广大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只列举制度或条目,不作分析不得分)
题目分析:
(1)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分析能力。清皇太极下谕:“凡有豉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受监察官员众多;顺治初年又规定:“凡朝廷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时条上,百官有 * * 贪污绩,亦得据实纠弹。”监察范围广,敢于仗义执言;“清朝还规定御史对百官弹劾要经皇帝裁决。”监察官直接对皇帝负责。第二小问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等角度概括监察制度的作用。
(2)该问考查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考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政体的改变具有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违背民主原则等。重要的是能以史实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该问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三大政治制度。结合这些制度实行的意义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