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 合计 | 商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国人办(注)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 所占 比重 | |
第一时期(1872~1894)年 | 175 | 48893 | 53 | 4678 | 9.6% | 19 | 16196 | 33.1% | 100 | 28000 | 57.3% |
第二时期(1895~1913)年 | 685 | 223423 | 463 | 90801 | 41% | 86 | 29469 | 13% | 136 | 103153 | 46% |
材料二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品种 年份 | 农产品 | 手工产品 | 机器产品 | 其他 |
1893年 | 15.6 | 81.8 | 2.6 | 略 |
1910年 | 26.8 | 41.4 | 18.8 | |
1930年 | 45.1 | 30.6 | 19.7 |
(1)材料一中的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6分)
(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怎样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哪些特点?(3分)
(1)形成:①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或官办企业)的刺激下,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形成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分)
②洋务企业是因为内忧外患的形势而兴办(1分)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形成了外商企业。(1分)
说明: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外商企业在中国占据优势地位。(1分)
(2)最明显的变化:商办企业(或民族企业)超过官办企业,发展迅速。(2分)
主要原因:甲午战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刺激(或戊戌变法的影响);收回利权运动;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这些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创造了有利于投资办厂的社会环境。(2分)
(3)趋势:持续增长,进入20世纪后增长更快。(2分)原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2分)
(4)特点:①农业和手工业是中国近代经济的主体,中国经济落后。②中国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提供原料,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③中国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3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是注意分清商办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办和官商合办即洋务企业、外国人办即外商企业。根据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沿海地区产生。洋务派在“自强”和“求富”口号下19世纪60年代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企业。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形成了外商企业。从统计表可以知道当时外商企业经济比重占绝对优势。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与第一时期比较,第二时期工业发展最明显变化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超越官办企业。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从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刺激(或戊戌变法的影响);收回利权运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这些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等方面进行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表格数据,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的趋势是不断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来进行回答,农业和手工业是中国近代经济的主体,中国经济落后。中国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提供原料,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中国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