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7分)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

【注释】①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②繄(yì):句中语气词。③荐:献,这里指向神献。

小题1:下列加方框词用法与“师还,馆于虞”中“馆”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大石侧立千尺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从而师之

D.则群聚而笑之桴止响腾小题2:选出“以”字不同用法的一项(2分)(   )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B.宫之奇以其族行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小题3:选出与“惟德是依”、“惟德是辅”不相同的句式结构(2分)(   )

A.其虞、虢之谓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何陋之有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小题5:宫之奇的回答反映了他什么思想?虞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2)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

小题5:仁政思想,推崇德行。(1分)启示:小国必须互相支援,才能免于被大国侵略和吞并;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疏忽大意等等。(1分)

小题1:A名作动,命名;名作状 在旁边。B名作动,游泳,筑舍定居。C名作状,每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D名作状,成群地;动作名,响声。

小题2:动词。

小题3:定语后置句,余为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我们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一定会跟着灭亡。晋国是不可以开贪婪的先河的,敌人是不能轻视的。一次借路已经太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句话,大概说的就是虞、虢两国之间的状况吧。”虞公说:“我祭祀时既丰盛又洁净,神灵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人讲感情,只依从有道德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没有特别的亲近,只辅助有道德的人。’又说:‘黍稷并不温馨,只有圣明和美德是温馨的。’又说:‘老百姓不能轻视的东西就是道德。’如此看来,那么没有道德老百姓就不会和顺,神灵也不会保佑。神灵所依靠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且向神灵献上圣明和美德,神灵大概会帮助它们吧?”虞公不听从,答应了晋国的使者。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说:“虞国不会有举行腊祭的机会了。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