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 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这是“夷狄”习俗之一。②谅,信。这里指小信。③如:乃。
小题1: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2)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
小题3:在上一则中孔子批评管仲不知礼,而在这两则文字中孔子又否定了子贡与子路关于管仲非仁者的疑问,这是为什么?
小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孔子以为看人要看大节,管仲虽然有不节俭与僭越之行,但他能促进文明进步,促进齐桓公联合诸侯以称霸时能不使用武力,所以他还是仁者。这体现了孔子对人物的客观评价。
小题:注意句子结构和朗读节奏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去死: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把天下纳入了正轨,民众到如今还受到他的好。(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沦为披头敞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召忽因此而自杀,但管仲却没有自杀。”接着又说:“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国诸侯合盟,不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