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简答题

题(25分)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原因。(8分)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2)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9分)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胡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

——《北京历史文物志》

(3)依据材料三,指出 “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8分)

答案

(1)原因:《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吸引大批外国人来沪;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政治动荡,促使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涌入上海租界;国内外房地产商大量资金投人开发;上海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吸引大量农民入城工作。(8分)

(2)有。(1分)开放后,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敛转奢,(2分)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有代表性。(4分)

否。(1分)开放的上海,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敛转奢,(2分)只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例,孤证不立。(4分)

(3)特点:中西合璧。(2分)

变化:思想观念的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近代化。(6分)

题目分析:(1)原因从材料二中“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概括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政治动荡,促使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涌人上海租界;从材料二中“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纷纷加入”概括出国内外房地产商大量资金投人开发;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吸引大批外国人来沪,上海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吸引大量农民人城工作。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从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导致上海消费观念的变化,如果选择有价值,再从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很有代表性来说明;如果否定其价值,则从上海只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例,孤证不立来说明。

(3)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三中“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的信息可归纳出中西合璧,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思想观念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近代化等角度来分析。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