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遴,字继津,霸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绍兴推官。入为兵部主事,历员外郎。峭直矜节概,不妄交。同官杨继盛劾严嵩及其孙效忠冒功事,下部覆。世蕃①自为稿,以属武选郎中周冕。冕发②之,反得罪。尚书聂豹惧,趣③所司以世蕃稿上。遴直前争,豹怒,竞覆如世蕃言。继盛论死,遴为资粥饘,且以女字④其子应箕。嵩父子大恚,摭他事下之诏狱⑤。事白复官。及继盛死,收葬之。

召拜户部尚书。时尚宝丞徐贞明、御史徐待开京东水田,遴力赞之,遂议决。故事,户部银专供军国,不给他用。帝大婚,暂取济边银九万两为织造费,至是复欲行之。遴执争。未几,诏取金四百两为慈宁宫用,遴又力持。改兵部尚书。辽东总兵李成梁赂遗遍辇毂⑥,不敢至遴门。遴在户部频执争,已为中官所嫉。会帝阅寿宫,中官持御批索马。遴以为题本当钤印⑦,司礼传奉由科发部,无径下部者,援故事执奏,帝不悦。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王遴传》

【注释】

①世蕃:严嵩之子。 ②发:揭发。 ③趣:通“趋”,疾走。 ④字:女子许嫁。 ⑤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  ⑥辇毂:指京都。  ⑦钤印:盖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峭直矜节概矜:夸耀

B.下部覆覆:审察

C.继盛论死论:判罪

D.遴力赞之赞:赞同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遴为资粥  ②世蕃自为稿  ③暂取济边银九万两为织造费  ④已为中官所嫉

A.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

C.①与④不同,②与③不同

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小题3: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冕发之,反得罪得罪:获罪

B.趣所司以世蕃稿上所司:主管部门

C.户部银专供军国军国:军营

D.援故事执奏故事:先例以下4一 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小题4:①竞覆如世蕃言   ②至是复欲行之

A.①竟然像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里又将要那样做

B.①最终按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达时又想要那样做

C.①最终按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里又将要那样做

D.①竟然像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②到这时又想要那样做小题5:①摭他事下之诏狱   ②无径下部者

A.①找了别的事将王遂逮捕投入诏狱②没有从宫中径直下达到部的

B.①找了别的事将王遴逮捕投入诏狱②不能直截了当到部里下达

C.①择取他的事故将他逮捕投入诏狱②不能直截了当到部里下达

D.①择取他的事故将他逮捕投入诏狱②没有从宫中径直下达到部的小题6:以下句子,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世蕃自为稿,以属武选郎中周冕   ②豹怒,竟覆如世蕃言

③李成粱赂遗遍辇毂,不敢至遴门   ④遴在户部频执争,已为中官所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小题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杨继盛揭发严嵩和他的孙子严效忠冒领军功,反被判罪;杨继盛被定死罪后,王遴不惧怕严嵩父子的权势,与杨继盛结为儿女亲家。

B.王遴在任户部尚书时敢于坚持原则,皇上大婚,要暂时从户部支取支援边防的银子九万两作为织造各种衣料的费用,王遴据理争执,不予发放,

C.辽东总兵李成粱知道身为兵部尚书的王遴为人严肃刚直,敢于坚持原则,因而他虽然遍贿百官,四处送礼,却不敢为此走进王遴的家门。

D.王遴在户部屡次坚持原则进行争执,已经遭到宦官嫉恨,但当中官拿着皇上的御批来要马时,他还是认为批文有违正当程序而上奏争执。

答案

小题:A

小题:C 

小题:C

小题:B

小题:A

小题:B

小题:A (矜:顾惜)

小题:C(①介词,给;②动词,写;③动词,作;④介词,被 ) 

小题:C (军国:军政事务) 

小题:B(①竟,终,最终;②至是,是指又遇到这种事的时候,而不是又在那个地点)

小题:A (①“择取他的事故”意味着王遴这种“事故”有很多,而且是确实的,这不合文义;②原文只是说“没有从宫中径直下达到部的”的先例) 

小题: D(①和②都是承接关系;③转折关系;④因果关系)

小题: B(王遴可以“据理争执”,但绝不敢“不予发放”,而且原文并没有提到最终发放了没有)

参考译文:

王遴,字继津,霸州(今河北霸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职为绍兴推官。入朝任兵部主事,员外郎。他性情耿直,顾惜名节气概,不乱交友。同僚杨继盛揭发严嵩及其孙子严效忠冒领军功的事,下到部里审察。严世蕃自己写了审察报告,将它托付给武选郎中周冕。周冕揭发出来,反而获了罪。尚书聂豹惧怕严嵩父子,赶快跑到主管部门将严世蕃的稿子呈上。王遴到他面前力争(不能上报),聂豹大怒,最终按世蕃写的那样上报了审察结果。杨继盛被判了死罪,王遴给他提供粥饭,并且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儿子杨应箕。严嵩父子大怒,找了别的事将王遴逮捕投入诏狱。后来事情澄清又复了官。杨继盛死后,王遴将他收敛埋葬。

王遴后被任命为户部尚书。那时尚宝丞徐贞明、御史徐待主张在京东开发水田,王遴极力赞同,于是这主张就决定下来。按惯例,户部的银子专门供给军政事务,不供给其他方面用。皇帝结婚,暂时取出支援边防的银子九万两作为织造各种衣料的费用,到这时又想那样做。王遴坚持原则进行争执。没过多久,皇帝下诏书要取四百两金子给慈宁宫用,王遴又极力坚持这样做不妥。又改任兵部尚书。辽东总兵李成梁贿赂送礼给遍全京城的官员,但不敢到王遴家。王遴在户部屡次坚持原则进行争执,已经被宦官嫉恨。适逢皇帝要去看寿宫(祠堂),宦官拿着皇帝的御批来要马。王遴认为批文应当盖印,并且应由司礼传奉官从兵科送发到兵部里来,没有从宫中径直下达到部的,并援引旧例上奏争执,皇帝很不高兴。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为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我国文字的起源,或者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入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首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柔软形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颜料和柔软形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的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节选自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未阐明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