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 词汇 |
对外交关系辞令 |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
中国对西方看法 |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 * * …… |
对西方政策辞令 |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
西方对中国态度 |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 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4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4分)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2分)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4分)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1)体现:既坚守“华贵夷贱”(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又被迫了解学习西方。(4分)
原因: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国人养成了盲目自大的心理;闭关锁国政策使统治者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少、傲慢无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派为挽救统治危机向西方学习技术。(答出两点得4分)
(2)表现:中国以协约国身份参加了一战;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西方在华特权,收回山东的权益等要求;中国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答出两点得4分)
(3)原因: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2分)
史实: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收回台湾与东北的领土主权;英美各国废除在对华的领事裁判权;中国积极参与开罗会议、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关贸总协定等国际会议。(答出两点得4分)
(4)‘孤独的革命者形象’:
内涵:中国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外交思路重视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斗争。(2分)
原因: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美国遏制中国,苏联承认新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答出2点得3分)
‘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
内涵: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2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两大主题;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外交环境。(答出2点得3分)
题目分析:
第(1)问,中国人外交观念的矛盾性要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道光和咸丰两朝中国历经两次鸦片战争战败之痛,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统治危机提出向西方学习技术,材料中的外交词汇体现了形式上对传统“华贵夷贱”的坚守。
第(2)问,巴黎和会主要是商讨一战的遗留问题,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结合与之相关的史实,回答本小题即可。一战中,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是一战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西方在华特权,收回山东的权益等要求;会后,中国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第(3)问,依据材料出处标明的时间以及材料中“26国宣言”等信息,可判断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中国的参与,原因在于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证明“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观点,应列举能够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史实,如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英美各国废除在对华的领事裁判权,中国积极参与开罗会议等。
第(4)问,本小题审题要细致,每个概念都要从内涵和原因两方面来考虑。“革命者”具有意识形态对立的意味,当时两极对立;美国遏制中国,苏联承认新中国;中国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实行“一边倒”政策。“‘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突出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可以从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外交思想转变等方面来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