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李)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即夹墙)中。膺知其状,率将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汉恒帝刘志),诏膺入殿,御亲临轩(指皇帝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晋文公执卫成公归于京师,《春秋》是焉。《礼》云:“公族有罪,虽曰宥之,有司执宪不从。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复无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黄门(指宦官)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指休假日)不敢出宫省(指宫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后汉书·党锢列传》)

小题1:

下面句中的“辟”字与“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的“辟”同义的一项是:

A.辟邪说

B.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C.元和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小题2:

下面句中的“怪”字与“帝怪问其故”的“怪”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

B.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

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D.尝一龙发机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小题3:

“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的正确意思是:

A.我害怕因检查案件拖拉而犯错误,却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办事迅速的罪名。

B.我私下提心因礼节怠慢而犯错误,不料却招致妒忌的罪名。

C.我害怕因稽查工作而犯错误,却不知不觉地招致憎恨人家的罪名。

D.我暗暗担心因办事拖拉而犯错误,没料到却得到办事迅速的罪名。小题4:

选出对汉恒帝刘志的评价正确的一项:

A.从恒帝“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到“帝复无言”的变化,表现他对李膺打击宦官势力由不理解到支持的态度。

B.汉恒帝“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这句话鲜明地表达了他憎恶宦官张让,赞赏司隶李膺的感情。

C.由“破柱取朔”的故事,可知宦官势力独霸朝政,恒帝无能为力,只好默许李膺与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张让作较量。

D.从黄门常侍一起对恒帝“叩头泣曰:‘畏李校尉。’”看来,宦官既慑于李膺的威严,又想博得恒帝的怜悯和同情,并哀求恒帝给他们撑腰。

答案

小题:

B.

小题:

C.

小题:

D.

小题:

D.

小题:

第1题考查实词“辟”的意义。题干和B项中的“辟”皆为杀头义。A中为驳斥义,C中为征召之义,D中为邪辟之义。故答案为B。

小题:

第2题考查实词“怪”的意义。题干和C项中的“怪”皆为感到奇怪之义,A项为鬼怪之义,B项为奇异之义,D项为责怪之义,故答案为C。

小题:

第3题考查文句的意思,实则是考查几个词语的意思。“私”意为“私下里、暗暗地”,“稽留”意为“办事拖拉”,“不意”为“没料到”,答案为D。

小题:

第4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A项中说恒帝对李膺打击宦官势力采取了由不理解到支持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恒帝只是迫于李膺义正词严的说理斗争,没有办法,不得不如此。B项中说法错误,由“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谈不到恒帝鲜明地表达了他憎恶宦官张让,赞赏司隶李膺的感情,至多是他责问了一下张让,为李膺开脱了一下“罪责”。C项纯属杜撰,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个意思。D项中“泣”既能表现出宦官害怕李膺,又想博得主子怜悯和支持的一副奴才嘴脸。

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做野王县令,残忍无道,以至于杀死怀孕的妇女。听说李膺执法严厉威严,惧怕获罪,逃回京师洛阳。藏在其兄张让屋子里的柱子中。李膺得知这一情况,率人击破柱子逮捕张朔,交付洛阳的监狱。审讯得到供词之后就杀了他。张让向皇帝诉说冤情,皇帝下诏召李膺到八殿,皇帝亲自到场,责问李膺为什么不先请示就斩了张朔。李膺对答说:"从前晋文公擒获卫成公回到京师,孔子在《春秋》中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礼》说诸侯贵族有罪,尽管说要宽恕他,但主管官员依照法律不肯服从。从前孔子做鲁国司寇,上任七天就杀了少正卯。今天我到任已经十天多,私下畏惧(诛杀张朔太迟)会便宜了坏人,不料却(因斩杀张朔太快)而被(皇上)指责。我确实知道自己被皇上指责,即使去死也不会犹豫。但希望能乞求皇上宽限五天,等我把大恶人除掉,退而即使被放入大鼎煮了也不后悔。这就是我的意见。”皇帝没有再说,转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有什么错? 于是将张让遣送出宫。从此以后各个黄门常侍都弯着腰病住呼吸,休息沐浴都不敢再出宫殿。皇帝觉得奇怪问为什么,都磕头哭着答道:“是害怕李校尉啊。”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