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不能确定的是______(填字母)

A.元素种类      B.原子的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的化学性质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C和D.

物质ABCD

微观示意图

①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得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3:7

C.D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D.C物质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3)硼烷的结构像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五硼烷(B5H9)为传统火箭燃料,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小.如图是三种巢式硼烷的分子模型,其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图中M的名称为九硼烷                B.五硼烷中B、H元素质量比为5:9

C.六硼烷由6个硼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D.硼烷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清洁能源.

答案

(1)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出了原子核内质子及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因此,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判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①物质A、C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这两种物质为化合物;

②反应为水与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2O

 高温 
.
 
CO+H2

③图中A、C、D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而B物质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的B与C的即单质碳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12:28=3:7;物质D为氢气,燃烧时只生成水,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物质C为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BCD都正确;

(3)A.图中M的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名称不能叫九硼烷;B.五硼烷中B、H元素原子个数比为5:9而非元素质量比为5:9;C.是每个六硼烷的分子由6个硼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脱离这个前提只能说六硼烷由六硼烷分子构成;D.硼烷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小,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清洁能源;故ABC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答案为:

(1)C;

(2)①AC;②C+H2O

 高温 
.
 
CO+H2;③ABCD;

(3)AB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京剧,城市的一条文化经脉

尚长荣

  京剧艺术,其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汉剧、徽剧、秦腔、昆曲、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

  西皮二黄第一次进入上海是在1867年,当时引得全城轰动,市民争相观看,一睹为快。京剧这一称谓也正是来自上海,1876年,上海《申报》正式刊出京剧之名,意思是来自北京的戏剧剧种,从此这一称谓取代了“西皮二黄”而一直沿用到今天。随着京津名家谭鑫培、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相继到上海演出,上海本地同样涌现出大量的名角。其中周信芳先生成为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正是他使上海成为海派京剧的发祥地,与北方京剧形成双峰并立的良性竞争局面。北京、上海南北呼应,开启了长达近百年的京剧鼎盛时期。与许多戏剧剧种相比,京剧的历史并不长,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它成为国剧、国粹呢?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中 * * 的象征之一呢?

  首先,京剧吸收、汇聚、熔铸了众多地方戏曲乃至其他各类艺术的精华,可谓融众家之长于一身,集中华艺术之大成,拥有博大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这种兼收并蓄,融汇创造的精神正是京剧始终保持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京剧既由多个地方剧种升华而来,又以深厚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回馈地方剧种,使许多地方剧种得到滋养和提高。从而推动了整个中 * * 戏曲艺术的多样化进步和繁荣。其次,京剧云集了众多大师级人物以及他们用心血浇铸的大量经典作品,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剧种。其三,由于京剧的艺术语汇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于是能够通行全国。凭借精湛的演艺和优秀的剧目,拥有最广泛的观众群体和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四,京剧得到了城市的有力支撑和推动,它发源、酝酿于农村,诞生、成熟于北京,兴盛、繁荣于上海。正是城市强大的辐射性与集中性,使京剧得以极大地拓展生存的空间,赢得上升的高度,获得长足的发展。仅以上海而言,这座城市不但为京剧定了名,更为京剧的舞台艺术、演出市场、评论理论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未进过大型都市的剧种,其艺术能够得到长足的提升,其市场能够得到充分的拓展,其影响能具有如此广博的知名度和深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京剧的繁荣也使城市文化得到极大的丰富,使城市精神得到了足够的升华,城市的力量推动了京剧的成长,京剧的魅力塑造了城市的文化。因此,京剧与城市的关系是血脉相连、无法拆解的。

  如果将城市比做一个健康的、不断成长的人,那么建筑便是它的骨骼和身躯,版图便是它的肌肉,科学技术、生产水平和市民社会生活水平便是它的血液。而支持、承载它的则是一条条文化经脉。京剧艺术正是一条永恒跳动的经脉,它的搏动牵动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学、中国的各类艺术,它与其它千万经脉一起构成了整个城市,整个民族强大的精神网络。没有京剧的精神网络,没有文化的经脉,一个城市再怎么高耸,再怎么庞大,也只能是一个缺乏智慧、没有活力的躯壳。(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京剧”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京剧原名叫西皮二黄,因为它以西皮、二黄唱腔为主,字正腔圆;到了   上海后改叫京剧,意思是来自北京的戏剧剧种。

B、北京、上海南北呼应,同为京剧的发祥地,开启了中国长达近百年的京剧鼎盛时期。

C、京剧200多年前发源于北京,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  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的剧种。

D、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国粹,是中 * * 的象征和文化的代表性艺术。

2、对于京剧和城市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城市强大的辐射性与集中性,使京剧得以极大地拓展生存的空间,赢得上升的高度,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且为京剧的舞台艺术、演出市场、评论理论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B、京剧艺术同其它艺术一起形成了永恒跳动的经脉、构成了整个城市、整个民族强大的精神网络。   

C、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京剧的精神网络,没有文化的经脉,无论它再怎么高     耸,再怎么庞大,也只能是一个缺乏智慧、没有活力的躯壳。   

D、首先京剧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文化,升华了城市精神,其次城市的     力量推动了京剧的成长,它们是血脉相连、无法拆解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兼收并蓄、融汇创造的精神是京剧这一拥有博大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剧种始终保持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因。

B、京剧超过了其它剧种成为国粹,是因为历史上京津名家谭鑫培、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上海的周信芳等众多大师级人物用自己的心血浇铸了大量的经典作品。

C、京剧是多个地方剧种的升华,又以深厚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回馈地方剧种,从而推动了整个中 * * 戏曲艺术的多样化进步和繁荣。

D、突破地域限制的艺术词汇,精湛的演艺和优秀的剧目,使京剧拥有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和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全国通行。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