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阉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 * * 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材料二:中 * * 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 * *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 * *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引自《京华时报》2013年11月21日
请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3分)“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
导致了“大倒退”?(1分)
(2)“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进展?(4分)“八五“ * * 南巡”发表了重要讲话,概
括这一讲话有何重要意义?(2分)
(3)如果要补充材料一,增加“十二五”的主题词,可以用材料二里的什么词?(2分)
(1)“工业增速”原因: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影响;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尽快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3分)
“大倒退”原因:“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1分)
(2)进展:农村基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开放沿海14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4分)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2分)
(3)改革开放全面深化(2分)
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建国初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国际上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需要巩固国防,还可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影响来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原因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规律给生产力带来的破坏来说明即可。
(2)第一小问结合六五计划的时间1981——1985年,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来列举即可,如农村基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开放沿海14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南方谈话的影响,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额确立和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来归纳即可。
(3)结合材料四中的主题信息“审议通过了《中 * *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归纳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