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两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录校尉;父儒,桓帝时太常。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 * * 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赵慈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服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祗禂,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后汉书·羊续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令长贪洁  贪洁:贪猾廉洁

B.贼既清平 清平:清净平静

C.车服羸败 羸败:瘦弱破败

D.候民病利 病利:疾病和利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悉逆知其状  ②悉使负水灌火

B.①续受而悬于庭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①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  ②何以资尔母乎

D.①拜续为南阳太守  ②续为上言

3.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羊续清正廉洁的一组是( )

①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 ②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服羸败 ③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④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⑤观历县邑,采问风谣 ⑥其资藏唯有布衾、敝祗绸,盐、麦数斛而已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续因受窦武的牵连被罢官,但他能静居自守,闲适泰然。

B.扬州黄巾军攻打舒城,羊续调发数万兵力,并势力战,把敌人打得大败。

C.朝廷任命羊续为南阳太守,他穿着破衣,只带一名随从,沿小道一路考察当地的风俗民情,郡中人惊奇震恐,没有人不被他慑服。

D.羊续的妻儿在南阳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羊续实在供养不起他们,只得让妻儿回老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属县余贼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1 B

2 A

3 D

4 D

5 (1)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发给他们兵器率领他们上阵,那些年幼体弱的,全部让他们担水灭火

(2)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羊续上报朝廷,宽免了那些随从作乱的人

1 应释为“清剿平定”。

2 A组的两个“悉”都作“都、全”讲。B项①中的“而”表转折,释为“却”;②中的“而”表修饰,相当于“地”。C项①中的“以”释为“凭……身份”,②中的“以”,释为“拿、用”。D项①中的“为”是动词,释为“担任”,②中的“为”是介词,后省代词“之”,释为“替”。

3 ①是说羊续因受牵连而被幽禁,③是说羊续宽宥贼人,⑤是说羊续善于了解民情。

4 羊续的妻儿并没有在南阳生活一段时间,从文中“续闭门不内”可以看出,他的妻儿到南阳后被拒之门外。

5 (1)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发给他们兵器率领他们上阵,那些年幼体弱的,全部让他们担水灭火

(2)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羊续上报朝廷,宽免了那些随从作乱的人

附译文: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他的祖先七代都曾任二千石级别的公卿或校尉。祖父羊侵,汉安帝时任司隶校尉;父亲羊儒,汉桓帝时任太常。羊续凭忠臣子孙的身份被授予郎中的官职,离任后,被征辟到大 * * 窦武的幕府。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也因受党锢之争,被禁锢十多年不许做官,在家闭门不出,静居自守,党锢之争解除后,他再被征辟至太尉府任官,经四次升迁做了庐江太守。后来扬州黄巾军攻打舒城,放火焚烧城郭,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发给他们兵器率领他们上阵,那些年幼体弱的,全部让他们担水灭火。共调集数万人,齐心奋战,大败敌兵,庐江郡界内得以平定。此后安风的贼人戴风等人作乱,羊续又率兵将其击败,斩杀三千余人,生擒了首领,其作的党羽则赦免为平民。羊续发给他们劳动工具,让他们回乡务农。

中平三年,江夏赵慈反叛,杀死南阳大守秦颉,攻陷了六个县。朝廷任命羊续为南阳太守。他一进入南阳郡界内,便化装成平民从小路走,仅带一名随侍童子,了解各县情况,询问风俗民情,然后才去上任。各县县令是贪猾还是廉洁,官吏百姓是善良还是 * * 邪,他预先都有所了解。郡中人惊奇震恐,没有人不被他慑服。于是调兵与荆州刺史王敏一同进攻赵慈,将其斩首,俘获贼众五千余人。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羊续上报朝廷,宽免了那些随从作乱的人。贼人被清剿平定之后,羊续就在郡中颁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百姓都欢悦佩服。当时有权势者及富豪人家都崇尚奢侈华丽,羊续对此很是憎恶,常常身穿破旧的衣服,乘用的车马也很简陋。府丞曾送给他一条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给他送鱼,羊续便拿出先前悬挂的那条鱼拿给他看,来断绝他再送礼的念头。后来羊续的妻子和儿子羊秘到郡中官邸找他,羊续却关上门不让他们进去,他的妻子只好带着羊秘回去。他所有的物品只有布制的被子,破旧的短衣,几斛盐和麦子而已。他对羊秘说:“我自己用的东西只有这些,用什么来养活你的母亲呢?”因而让他和母亲一同回去了。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______,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真正“百家”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