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之字子猷。性旧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不知生,焉知死!”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冲尝谓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当相料理。”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肃良久。主人洒扫请坐,徽之不顾。将出,主人乃闭门,徽之便以此赏之,尽欢而去。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尝君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邪!”雅性放诞,好声色,尝夜与弟献之共读《高士传赞》,献之赏井丹高洁,徽之曰:“未若长卿慢世也。”其傲达若此。时人皆钦其才而秽其行。 后为黄门侍郎,弃官东归,与献之俱病笃,时有术人云:“人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徽之谓曰:“吾才位不如弟,请以余年代之。”术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余,得以足亡者耳。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子桢之。 (《晋书·王徽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冲问:“卿署何曹?” 署:衙门 B.公岂得独擅一车 擅:占有 C.雅性放诞,好声色 雅:平素 D.与献之俱病笃 笃:病重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王徽之“卓荦不羁”的一组是() 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②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 ③雅性放诞,好声色 ④时人皆钦其才而秽其行 ⑤吾才位不如弟,请以余年代之 ⑥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B.徽之喜竹,观赏吴中一士大夫家的好竹时,他只顾吟诵歌唱,就连主人来洒扫庭院请他坐下观赏,他也顾及不判。 C.献之和徽之弟兄二人对隐士都很推崇,但又同中有异,献之赞赏的是井丹的高洁,而徽之却赞赏长卿不拘礼法,不以世人的毁誉为意。 D.徽之也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他在弟弟献之去世时,奔丧却不哭,只是直上灵床,弹琴恩人,但由于过度悲伤,琴声走调,叹息昏倒。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 (2)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君;君邪!” 译文: (3)逮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译文: |
8、A (署:代理、暂任)
9、C( ④为间接描写,⑤表明王徽之十分感念手足之情)
10、B (原文“徽之不顾”的意思不是“他也顾及不到”,而是“他也不回头看主人
一眼”)
11、(1)(桓冲)又问:“马匹近来死了多少?”(王徽之)回答说:“不知道活马的事,
怎么知道死马的事?”(2)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徽之只是吟诵歌唱,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3)戴逵当时在剡县,徽之便在夜里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整夜才到,到了戴逵门前却不进去,转身返回。
8、A
9、C
10、B
11、(1)(桓冲)又问:“马匹近来死了多少?”(王徽之)回答说:“不知道活马的事,
怎么知道死马的事?”(2)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徽之只是吟诵歌唱,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3)戴逵当时在剡县,徽之便在夜里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整夜才到,到了戴逵门前却不进去,转身返回。
参考译文:
王徽之字子猷。生性卓越出众不拘礼法,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常常蓬着乱发,衣带散乱,木管府中的公事;又担任车骑 * * 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问:“你管理什么部门?”徽之回答说:“好像是管马的。”桓冲又问:“管多少马?”回答说:“我不懂有关马的事,怎么知道马的匹数?”桓冲又问:“马匹近来死了多少?”王徽之回答说:“不知道活马的事,怎么知道死马的事?”曾跟从桓冲出行,遇上暴雨,徽之就下马挤进桓冲乘坐的车里,对他说: “您怎么能独自占有一辆车呢,桓冲曾对徽之说:“你在府中时间很长了,也应当帮着处理公务了。”徽之开始并不答话,眼光只是直直地看着前面,后用手版撑着脸颊说:“西山的潮气过来了才有了点凉爽。”当时昊中有一士大夫家长着一片好竹子,徽之想观赏,便离家坐上轿子到了竹林下,吟诵歌唱了很久:主人洒扫庭院请他坐下。徽之也不回头看他一眼。徽之将要离开,主人于是关上了门(强留),徽之才因此赏脸留下,尽了兴才离开。曾缝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住下后就让人种竹子。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徽之只是吟诵歌唱,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曾居住在山期。一天,夜里下雪初停,月色皎洁朗照,四野一片银白。独自饮酒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戴逵。戴适当时在剡县,徽之便在夜里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整夜才到,到了戴逵门前却不进去,转身返回。别人问是什么缘故,徽之说:“本是乘兴而来,兴尽自然就得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安道呢?”‘平素性情放纵,喜爱声色,曾经在夜里和弟弟王献之一同读《高士传赞》,王献之很赞赏井丹的高洁.徽之却说: “比不上长卿那样不拘礼法,不以世人的毁誉为意。”他就是像这样的傲岸豁达。当时的人都敬佩他的才识却认为他品行污浊。
后任黄门侍郎,辞官东归,与王献之一同染上重病。当时有术士说:“人命谖完结的时候,如果有活人乐意替代。那么死者就可以活。”徽之对他说:“我的才能和地位不如弟弟。请用我的余年替代他。”术士说:“替代将死的人,是因为自已的寿命有余,能够补足将死的人。现在你和你的弟弟寿数都到了尽头,怎么替代呢?”不久,献之去世。徽之奔丧却不哭,直接走上灵床坐下,拿过献之的琴弹起来,弹了很久,琴声走了调,徽之叹息说:“唉呀!献之,人和琴都长逝啦!,说完就昏倒了。他原先就患背疮,于是疮部溃裂,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