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擢直隶巡抚,莅任,戒州县私加火耗①馈遗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县,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疏请严定处分,下部议行。宣化所属东西二城与怀安、蔚州二卫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江苏、安徽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 * * 、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罔欺。上曰:“于成龙江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清史稿》)
[注释]:①火耗:明清时附加税之一,规定存留地方用于官吏养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挟嫌:挟私报复
B.前政金世德请除粮除粮:任命为粮官
C.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贪墨:贪污
D.或言其变更素行 素行:平素的行为
2.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其勉旃 B.势家惧其不利
C.或言其变更素行D.始知其始终廉洁
3.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于成龙“清廉勤政’的一组是( )
①戒州县私加火耗馈遗上官 ②疏请严定处分,下部议行 ③成龙复疏请,从之 ④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 ⑤居数月,政化大行 ⑥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任直隶巡抚期间,严禁州县私加赋税,这引起地方官员的不满,纷纷上奏朝廷要求对他严加处分。
B.皇上褒扬于成龙是个清廉之官,认为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同时也勉励他还要继续努力。
C.于成龙任江西总督期间,体察民情,躬自节俭,使得当地的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于成龙为官清廉,死后家中仅有很少的几样东西,受到百姓的爱戴。当他有时轻信他人,常被下属欺骗。
5.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C
2 A
3 B
4 A
5 (1)处理政务应当注重大体,小聪小察不值得崇尚。人贵在始终保持节操,你还要努力呀!
(2)市民不做生意聚丧痛哭,都在家里挂上于成龙的画像祭祀他
1 C(A中的“挟嫌”应释为“心怀不满”,B中的“除粮”应释为“减免粮税”,D中的“素行”应释为“朴素的作风”)
2 A(副词,表期望,其他三句中的“其”都是代词,代“于成龙”)
3 B(②是说于成龙敢于抵制上不良习俗,③是说于成龙心系百姓,⑥说明于成龙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地位。)
4 A(并不是官员纷纷上奏朝廷,要求对于成龙严加处分,而是道府和州县之间相互弹劾,于成龙上奏朝廷,要求处分这些官员。)
5 (1)处理政务应当注重大体,小聪小察不值得崇尚。人贵在始终保持节操,你还要努力呀!
(2)市民不做生意聚丧痛哭,都在家里挂上于成龙的画像祭祀他
附译文: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到任后,他便戒除州县官吏私自增加税金用来馈赠上司(的做法)。政令发布后,道府弹劾州县,州县就攻击道府是因为没得到馈赠而心怀不满,于成龙奏请皇上对他们严加处分,要求部下照办。宣化管辖的东西两城和怀安、蔚州两地原有水冲沙地一千八百顷,前任长官金世德曾上疏请求减免粮税,没有成功,反而连累了百姓。于成龙再次上疏请求减免,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他又上疏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应按法律惩处。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回京觐见皇上,回答皇上问话,皇上赞扬他是“清官第一”。又说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于成龙说:“赵履谦有错误而不思悔改,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上说:“处理政务应当注重大体,小聪小察不值得崇尚。人贵在始终保持节操,你还要努力呀!”
不久,于成龙调江南任江西总督。他喜欢微服私访,调查了解民间疾苦、属下是贤能还是不才。他的生活十分简陋,每天只吃粗米蔬菜。江南流行奢靡之风,他率先改穿布衣。几个月之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得到很大改变。豪门大族害怕于成龙对他们不利,(便)制造谣言。康熙二十二年,副都使马世济督造漕运船只回京,以其年老弹劾他,被中军副将田万侯蒙蔽。康熙令于成龙回京奏明情况,于成龙承担过失请求对自己严加责罚。皇上让他留任,田万侯被降职,调往别处。康熙二十三年,令于成龙兼任江苏、安徽两地的巡抚。不久,他死于任上。
于成龙做官从未携带过家属,他死时, * * 、都统和属下到他屋里,只见竹箱中仅有一件绨袍,床边仅有几个装盐、装豆豉佐料的器皿罢了。市民不做生意聚丧痛哭,都在家里挂上于成龙的画像祭祀他。内阁学士锡住勘查海疆回京,皇上问他于成龙为官的情况,锡住说于成龙十分清廉,只是因为轻信,有时会被属下欺瞒。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做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他始终是这样的廉洁,被百姓称道。大概是因为他生性鲠直,坏人便挟私诽谤,捏造了这种说法。做官像于成龙的,能有几个呢?”又对大学士等人说:“我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都说于成龙确实是天下廉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