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1)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2、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1)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

(2)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

2、文中提出了要顺应民心的观点。

关键词或采分点

1、(1)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

(2)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

2、作者列举了燕王和武王的例子,证明“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译文】

孟子回答说:“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有人这么做过,武王就是这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古代也有人这么做过,文王就是这样。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