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社会习俗是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和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关,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 510荷盾,获利651 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

材料二 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 * * 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材料四 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并分析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 (5分)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按要求填写表中内容。(8分)

春联应出现的时间或时期相关历史事件
毛 * * 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A1A2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1B2
批林批孔战果辉煌;纲举目张成就巨大     C1C2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D1D2
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案

(1)促进了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3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2)新观念:崇尚西方;崇尚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原因: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社会心理的认同;西方物质文明先进性的吸引;进步人士的提倡等。(5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每空一分,共8分)

春联应出现的时间或时期相关历

史事件

 1953年-1956年或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合作化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年-1976年“ *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或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 510荷盾,获利651 629荷盾”“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即促进了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从材料“自由平等”“天赋 * *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社会生成的新观念,即是崇尚西方;崇尚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这是由于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社会心理的认同;西方物质文明先进性的吸引;进步人士的提倡等。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 * * 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是在1953-1956年实行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实行农业合作化;“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是指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批林批孔战果辉煌;纲举目张成就巨大”是指1966-1976年的 * *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是指十一届三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四讲的是物质缺乏的年代,由国家进行统一的物质供应,实行凭票供应,后来到了1993年5月,停止粮票发行。由时间“1993年”可知,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起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说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问答题
问答题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