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①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②,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沈同:齐国大臣。②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小题:
答案:C
小题:孟子认为,只有天吏可以讨伐暴虐的燕国,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样暴虐的齐国去讨伐燕国。)
译文:齐人去讨伐燕国,有人问孟子:“你劝说齐国讨伐燕国,有这件事吗?” 孟子说:“没有。沈同问我:‘燕国可以讨伐吗?’我回答他说:‘可 以。’他就此去讨伐燕国了。他如果问:‘谁能讨伐燕国?’我就会国答他 说:‘是天吏才能讨伐燕国。’现在有个杀人犯,有人问我说:‘这人可以处死吗?’我就会回答他说:“可以。’他如果问:‘谁能处死他?’我就会回答他说:‘是士师才能处死他。’现今以无异于燕的国家来讨伐燕国,我为什么去劝说它呢?”
段意 齐国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综合本书《梁惠王》篇中的有关章节来看,孟 子对此事的态度很明显: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去讨伐的,但讨伐者必须 施行优于燕的政措,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在此,衡估的准则是 和民众的利害、爱憎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