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让让百姓有时间种粮食,官方减轻他们的负担,百姓才能能够富起来。

B.孟子举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例子,说明了统治者向百姓索取要讲究时间性。

C.孟子认为如果百姓的粮食象水火一样多,那么百姓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仁爱之心。

D.这段话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制民之产,百姓物质富有的的重要性。2.孟子在这段文字阐述的是什么道理?

答案

1.B

2.阐述的了只有百姓富有了才会国家富有,只有百姓富有了那么仁爱之心也会有的道理。

1.B(不只讲究时间,重在民富有);

2.阐述的了只有百姓富有了才会国家富有,只有百姓富有了那么仁爱之心也会有的道理。

【译文】

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按一定时节食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