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遗留。

B.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C.(燕王)恐惧不敢自陈。陈:陈述、陈说。

D.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函:装入匣内,用匣子。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敢兴兵以拒大王申之以孝悌之义

B.燕王拜送于庭赵氏求救于齐

C.乃令秦武阳为副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小题3: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国的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曾经杀过人,被认为是一位勇士,所以任命他作荆轲此行的副手。

B.面对太子丹的不信任,荆轲愤怒地表明了刺秦的坚定决心,并决定不再等待远方的朋友,马上出发。

C.太子及宾客听说荆轲要出发,就来到易水为他送行。而荆轲却毫不顾及来送行的人,径自就车而去。

D.蒙嘉对秦王说:燕国不敢与秦对抗,献上樊於期的头及督亢地图,希望以此来保住燕国的宗庙。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A (遗:读wèi,给予,赠送。)

小题2:C (A、来,连词;用,介词。B、在,介词;向,介词。C、于是,就,连词。D、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小题3:C (“ 荆轲却毫不顾及来送行的人”错。)

参考译文:

燕国有一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逆着目光与他正面相视。(太子)于是就命令秦武阳作荆轲的助手。

荆轲还要等待一个人,打算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在远处(一时)没来,(荆轲)因此就留下来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反悔了,于是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没有多少了,您难道没有去的意思了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去吧)!”荆轲非常生气,斥责太子说:“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即可拿一把匕首进入险恶莫测的秦国,我停留的原因,是要等候我的朋友一同前去。现在太子嫌我动身晚了,那就请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吧!”于是(荆轲)出发了。

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荆轲。 来到易水河边,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这时)高渐离敲打着筑,荆轲应和着唱歌,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就在这时,荆轲就坐上车走了,始终没有回过头来。

荆轲到了秦国之后,拿出价值千金的钱财礼物,重重的赠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就替荆轲事先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势,不敢发兵来抵抗大王,甘愿全国上下的百姓都当秦国的臣民,排在(朝秦)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交纳贡赋听任差遣,只求能够侍奉守住祖先的宗庙。(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陈说,特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亲自在庭上行拜送大礼,派出使者来向大王报告。一切听从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