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 * * 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中 * *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影响。(4分)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为了实施材料二的思想,在工业上搞群众运动,开展“大跃进”。结果: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3)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影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分析:(1)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而且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从材料时间“1958年”可知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3)由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