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的各组热学实验中:①用力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这个实验说明了 。
②烧瓶内的水停止沸腾时,浇上凉水可以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这个实验说明了 。
③水蒸气喷到冷的玻璃板上,形成小水滴,玻璃板温度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 。
(2)小周用图l2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
②小周在图12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把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移动,在光屏上能成一个 (更大、更小)的实像.同时把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移动。
③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____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远离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保持光屏不动)
(3)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
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小明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
实验次数 | 斜面倾角 | 斜面粗糙程度 | 物重 G/N | 斜面高度h/m | 沿斜面拉力F/N | 斜面长 S/m | 有用功 W有/J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 η(%) |
① | 30° | 粗糙 | 1 | 0.5 | 0.7 | 1 | 0.5 | 0.7 | |
② | 30° | 稍光滑 | 1 | 0.5 | 0.6 | 1 | 0.5 | 0.6 | 83 |
③ | 45° | 粗糙 | 1 | 0.7 | 0.9 | 1 | 0.7 | 0.9 | 78 |
②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③通过对比实验①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
(4)如图是小红连接的测定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
①请你在只改变一根导线连接的情况下,使电路正常工作。(用“×”标出改动之处,画出改接导线)
②小红将电路改接正确后,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表中空白处的数据应是 。从表中可以看出计算出的三次小灯泡电阻不相等,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③根据在该实验中已经测得的数据,还可以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气体液化要放热(2)光屏中央, 更大,远离凸透镜(3)71, B ,大 (4)
11.2,灯丝温度对电阻有影响, 0.6
(1) ①当用力把活塞迅速按下时,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棉花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典型实验.
②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此时水的沸腾停止;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则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之降低,因此水又重新开始沸腾;
③玻璃板较冷,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铁板液化形成小水滴;(2)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要使所成的像更小,应增大物距,所以使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或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则物距要变小,所以光屏要靠近透镜或向左移动.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透镜的光线会晚一些会聚,因此需要使光屏向远离透镜或向右移动.(3) ))∵G=1N,S=0.5m,
∴做的有用功为:W有=Gh=1N×0.5m=0.5J;①∵F=0.7N,S=1m,
∴做的总功为:W总=FS=0.7N×1m=0.7J;机械效率η=0.5J/0.7J=71%;从实验①②数据可知,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长度相同、物重相同,斜面越光滑,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实验①②数据能验证斜面机械效果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①中的倾斜角30°和③中的倾斜角45°可知,斜面倾斜角不同,所用拉力不同,其机械效率也不同,说明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4) 经分析,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错误.如果电流从电流表出来,先经过灯泡,再滑动变阻器,到电源的负极.
只移动一根导线的情况下,会造成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如果电流从电流表出来,先经过滑动变阻器,再经灯泡到电源的负极,只改变一根导线,电压表测灯泡电压,符合题意.如图.R="U/" I ="2.8V" /0.25A =11.2Ω.
实验时,灯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灯丝电压增大,电流增大,灯丝温度升高.所以三次灯泡电阻不相等,是因为灯泡电阻与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