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若嗣子可      辅:                   

小题2: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小题4: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呢?(3分)

小题5:你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3分)

答案

小题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辅佐,辅弼

小题1:B

小题1:(1)在乱世中苟活着,不求能在诸侯中扬名。

(2)你(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高很多,一定能够安定国家,完成统一大业。

小题1: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以接受自己的意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小题1: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的能力。例句中的“以”与B项中的“以”都为“把”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诸葛亮”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

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曰谨畏天戒,取法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语人曰:“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辟为掾,辞不就辟:邀请

B.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冒:违反,冒犯

C.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核:审查

D.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俾:使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利用忠于职守、为国为民的一组是

①初事世祖于潜邸

②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③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④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

⑤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⑥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时与魏初齐名。后中书省征召他为掾吏,他推辞没有赴任。

B.王利用担任安西路总管期间,减轻职田的租额,在其他郡出徭役的站户全部被免除掉。

C.王利用担任太子宾客时把切中时政要害的十七件事写疏上奏,皇帝褒奖采纳了他的建议。

D.廉希宪是当时的名相,为政简易慎重,对于赞许别人很是谨慎,唯独对王利用非常佩服。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5分)

译文:                                                                                               

(2)“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