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 * * 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会 议 | 时间(年) |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64——1965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75 |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 1964——1965 |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 1978——1983 |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4分)
(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8分)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1)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1956年,中 * * 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4) * * 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2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分)。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分)。1997年9月,中 * * 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分),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分)。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分)。
(6)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2分)。
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后,政协职能的变化来分析,可得出1956年,中 * * 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归纳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小问意义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影响来思考,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小问意义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可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角度来分析。
(4)抓住时间信息和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次数,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 * * 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5)结合教材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相关知识来作答即可,如1982年宪法、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等
(6)特点可从三大制度的发展演变,联系第一问的问题,可归纳出不断发展,逐步完善;从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再到1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可归纳出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