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教材193页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所用试剂】稀盐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操作过程】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测定此时液体温度为T1℃,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再测定溶液温度为T2℃.我校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学生操作时试剂用量过多,老师将学生倒的废液收集起来发现此时液体的颜色是无色的.

请你判断:

(1)正确操作时,实验测定的结果温度T1℃______T2℃(填“>、<或=”)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老师收集的废液可能显什么性?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废液显酸性,处理此废液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

(1)因为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所以正确操作时,实验测定的结果温度应该T1℃<T2℃;

(2) 由于此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故可能呈酸性或中性,可用紫色石蕊试液进行验证;

(3)如果废液显酸性,处理此废液的方法是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熟石灰,不能加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易控制溶液的酸碱性.

故答案为:(1)<

(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的废液加入试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

(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废液显酸性

(显中性)

(3)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熟石灰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13分)

(一)苦 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苦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小题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加以赏析。(4分)

① 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② 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小题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引用了苦瓜被美誉为“君子菜”的一段文字,你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2分)

小题4: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