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揭开了中 * * 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

从1953年至今,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调整?有何启示?(4分)

(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国家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

(4)20世纪90年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是什么?(2分)

答案

(1)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

(2)调整: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分,言之有理即可)

(3)将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分)

(4)标志:邓 * *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2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属于基础知识记忆范畴,中共八大针对当时中国工业落后的特点,提出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建国以来,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变革相关知识,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启示从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角度作答。第(3)问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属于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上海在对外开放中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从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及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第(4)问属于基础知识记忆题型,回答时候围绕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从这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去思考,可以从邓 * * 的南方谈话以及中共十四大召开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等内容去综合分析作答。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