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国家 * * 习 * * 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材料一 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 * *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材料三 国家定价商品和市场定价商品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应如何处理“大仁政”与“小仁政”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实施“大仁政”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6分)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中共哪一次重大会议?(3分)
(3)材料三中国家与市场定价商品比例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2分)
(1)两者兼顾,以“大仁政”为主。(2分)
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2分)
(2)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中共十四大。(1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2分)
(4)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的信息不难判读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并结合所学从一五计划角度思考作答措施;意义从对我国工业化影响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材料二中“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信息去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十四大会议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第(3)问对应材料三,依据材料三中图表信息“国家定价的比例由原先76%下降到5%,从市场定价24%上升到现在95%”信息并结合我国当时经济体制改革效果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第(4)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候结合文字史料以及图片信息,从文字史料中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从图片中的数字变化不难回答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