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

对曰:“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7.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且知方也   ④方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也同

18.对文中加点的四个“以”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③④全相同   C.①③同,②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

19.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③非曰能之,愿学焉:                                                                        

20.这段文字中,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他为何“哂”子路?

                                                                                         

答案

17.B

18.D

19.①你们平时总是说:“世上没人了解我呀!”

②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它的老百姓富足起来

③我不敢说我一定能做到,只是愿意学习。

20.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因为孔子主张“为国以礼”,而子路的回答未注重“礼”,轻率而且毫不谦让。

17.乎:①介词,于,比;乎:②介词,于,在;③方:义,名词;④方:纵横,方圆,动词。

18.①②连词,因为;③动词,用,做;④介词,用,拿。

19.考查对文言语句的准确翻译能力,要征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

20.考查对文言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归纳,本题可结合孔子的语言概括解答。

参考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轻率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国军队加以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时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时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改错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