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晴晴与婷婷两位同学对金属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产生H2的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每个实验都测出了反应时间和产生氢气的体积.

实验编号实验试剂反应时间产生H2的体积其它现象
10.5g铁粉10%盐酸30分钟210mL溶液变成浅绿色,且有黑色丝状物出现
20.5g镁条5%盐酸30秒钟490mL试管反应部位很热
30.5g锌粉10%盐酸4分钟180mL/
40.5g锌片10%盐酸14分钟180mL/
关于此实验晴晴同学提问,婷婷同学解释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晴晴同学提问婷婷同学解释
A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是什么?2Fe+3H2SO4=Fe2(SO43+3H2
B为何实验2试管的反应部位很热?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C为何实验3、4反应快慢不同?一定是实验3中所用盐酸温度更高
D实验1结束时为何溶液中有黑色丝状物?可能是铁丝中含量有碳

A.A

B.B

C.C

D.D

答案

A、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盐酸的反应,产物是氯化亚铁与氢气,不会是2Fe+3H2SO4=Fe2(SO43+3H2↑,故错误.

B、金属与酸反应一般会放出热量,所以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实验2试管的反应部位很热,故正确.

C、反应时的接触面积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之一,粉状与片状与盐酸接触时,粉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度更快,故正确.

D、铁与盐酸反应但不会与碳反应,所以铁中含有碳会使溶液中出现不溶物,因此实验1结束时为何溶液中有黑色丝状物可能是碳,故正确.

故选AC.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以下新闻内容,完成题目。(12分)

①“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各类关于雾霾的段子近期在网上广为流传。环保部专家认为,中国接下来将进入雾霾高发期。目前我国正在经历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前的阶段,即由于城市化过程发展和城市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区域性的雾霾高发。假如城市的污染治理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留下足够的通道,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局面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②“雾霾天”、“PM2.5”、“爆表”,刚刚过去的2013年,这些与空气质量有关的专业词汇在中华大地得以迅速普及。如果说2013年年初雾霾还是北京的专利,那么年底的那场蔓延全国的雾霾则让更多人领教了其威力。度假天堂海南岛也未能幸免。连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治霾”成为会上最重要的议题。1月18日,北京人代会分组讨论中,旁听的北京市长王安顺透露,自己已向国务院立下治霾“生死状”,保证在2017年前实现空气污染治理目标,国务院领导则开玩笑称完不成任务就“提头来见”。

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研究所主任宋国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可以说,现在的雾霾问题就是地方环保局不作为造成的。现在空气质量信息和企业污染排放信息数据缺失现象非常严重。没有数据,很多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和雾霾相关的就是排放,而目前在我国技术上是可以实现达标排放的。”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请针对主要新闻事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9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