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与婷婷两位同学对金属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产生H2的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每个实验都测出了反应时间和产生氢气的体积.
实验编号 | 实验试剂 | 反应时间 | 产生H2的体积 | 其它现象 | |
1 | 0.5g铁粉 | 10%盐酸 | 30分钟 | 210mL | 溶液变成浅绿色,且有黑色丝状物出现 |
2 | 0.5g镁条 | 5%盐酸 | 30秒钟 | 490mL | 试管反应部位很热 |
3 | 0.5g锌粉 | 10%盐酸 | 4分钟 | 180mL | / |
4 | 0.5g锌片 | 10%盐酸 | 14分钟 | 180mL | / |
晴晴同学提问 | 婷婷同学解释 | |
A | 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是什么? | 2Fe+3H2SO4=Fe2(SO4)3+3H2↑ |
B | 为何实验2试管的反应部位很热? |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
C | 为何实验3、4反应快慢不同? | 一定是实验3中所用盐酸温度更高 |
D | 实验1结束时为何溶液中有黑色丝状物? | 可能是铁丝中含量有碳 |
A.A
B.B
C.C
D.D
A、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盐酸的反应,产物是氯化亚铁与氢气,不会是2Fe+3H2SO4=Fe2(SO4)3+3H2↑,故错误.
B、金属与酸反应一般会放出热量,所以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使实验2试管的反应部位很热,故正确.
C、反应时的接触面积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之一,粉状与片状与盐酸接触时,粉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度更快,故正确.
D、铁与盐酸反应但不会与碳反应,所以铁中含有碳会使溶液中出现不溶物,因此实验1结束时为何溶液中有黑色丝状物可能是碳,故正确.
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