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胡绳《中 * * 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措施及实质分别是什么?(4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大二公”的意思及其影响。(10分)
⑶材料三的变革方式是对材料一、二变革方式的彻底否定吗?为什么?(3分)
(l)农业合作化(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实现了公有制(或农业进入社会主义)。(4分)
(2)意思:“大”和 “公”指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影响: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0分)
⑶不是。公有制前提不变,农民只是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或:只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3分)
题目分析:(1)措施和实质结合材料信息,联系三大改造的史实,可得出实行农业合作化,农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2)直接结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来回答即可,“大”和 “公”指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影响: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来分析,可知其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因此它不是对材料一、二变革方式的彻底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