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综合性学习(10分)

“爱”是用心去帮助,是尊重,是理解。学生会决定利用假期完成一份“中华情,两岸心——海峡两岸爱心行动调查及反思”的报告。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小题1:【微薄力量,博大爱心】

由网友安猪发起的“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项目”引起大家的关注。该项目倡导旅游者在

出行前准备少量的书籍和文具,带给沿途贫困学校的孩子,并与他们交流。同学们准备

在厦门建立该项目的活动网络,你希望选择下列哪一幅图作为宣传图标?说说你选择的

理由。(3分)

         

A                         B

(“org”是非盈利组织的网站名)(图中文字为:www.1kg.cn;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项目)

小题2:【同根同源,草根慈善】

小方在整理材料时被下列人物的善行深深感动,想写一篇标题为“同根同源,草根慈善”

的报道。请你根据标题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帮助他筛选出撰写这则报道的关键信息。

(至少写三个)(3分)

材料一:新中国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天津老人白方礼,他连续十多年靠自己登三轮车

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92岁病逝,他用破旧的三轮车踏出了中

国人的善良与无私,他用瘦弱的脊梁挑起了莘莘学子的希望。

材料二: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百大人物——台湾卖菜老妇陈树菊,她持续数十年,以自己的微博收入向各类机构捐献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她认为:“慈善只是舍得与不舍得而已”,“钱要给最需要的人才是最有用的”。

小题3:【平等交流,心灵提升】

有人说献爱心就是捐款捐物,而在调查中同学们发现有更多的人关注特殊 * * 的尊严及自我提升。结合下列一个或若干个材料,简要谈谈你对“爱与尊重”的理解。(4分)

材料一:2011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她放弃优越的生活飞越海峡,十多年来坚持帮

助被遗忘的麻风村的人们。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

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材料二:2012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全国自闭症家庭关怀行动试点工作在厦门

启动,以“遥远星球的呼唤”为主题,4月在厦门展开“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月”系列活

动。让全社会的人都能来关注、尊重和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

材料三:2012年5月31日,温 * * * * 到湖南山区看望当地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当工作人员给8岁的龙英俊递上一个粉红色书包时,他表示:“我是男生,不要这个颜色”。温 * * 说道:“哦,忘了你是个男子汉!”并赶紧让人换了一个蓝色书包。

答案

小题1:我选择第一幅宣传图标,理由:这幅图标更直接清晰地表现了“多背一公斤”的主题,数字“1”用红颜色,鲜明醒目,“kg”和“org”用黑色,文字“多背一公斤”用灰色,“爱自然,更爱孩子”及粗横线用淡绿色,对比鲜明,让人一目了然。

小题1:行善,不在于职业与收入;让人感动的是他们那颗善良的心;关爱他人,不在口头,而在行动;平凡之人,也一样可以让人铭记。

小题1:爱,不仅表现在对他人物质与生活的关心,更应体现在对他们人格尊严的尊重;关爱与尊重特殊群体,给他们以心灵的温暖,不仅仅只是某个人的义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从政府做起,从我做起。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内容谈对“爱与尊重”的理解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母亲的目光》。( 11分)

(1)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2)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3)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4)“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5)“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6)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7)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8)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9)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10)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11)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小题1:第(7)段画线句第①句和第②句表意上有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2分)

小题2:第(8)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小题3:如何理解第(11)段这句话的含义?(2分)

小题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