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 * * 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5分)

材料一:近日,以黑熊养殖、熊胆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归真堂“活熊取胆”引发网友以及亚洲动物基金的声讨,中药协会长房书亭“活熊取胆,非但不痛,还很舒服”的言论,更是令网友愤慨不已。

材料二:“活熊取胆”是用金属导管插入熊的腹部,从而导出胆汁,抽胆汁的黑熊们会被穿上一种重达30斤的“铁马甲”。1997年后,虽然采用“无管引流”,建立了一个连通胆囊和腹壁的管道,从该管道内抽取胆汁,但在亚洲动物基金会外事部总监张小海看来,“无管引流”看上去人道,给黑熊带来的痛苦却并没有减轻。

材料三: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简称“它基金”)22日发布消息称,内地著名球星姚明当日在“它基金”联署签名活动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示支持取缔活熊取胆业。此番参与联合署名的还有杨澜、孟京辉、文章、马伊琍等多位内地明星,称保护野生动物,是出于道德和良心,是人对生命的尊重。

小题1: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小题2:请你为材料三的“它基金”联署签名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2分)

答案

小题1:示例:活熊取胆方式残忍(1分),引发社会、网友声讨(1分),内地影星、球星(人们)联署签名倡导保护动物、尊重生命。(1分)。

小题1:示例: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对偶1分,内容1分)

小题1:要求学生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

小题1: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挂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

  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送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妈妈盼望孩子快些长大,就说:“你快长吧,长大了好给我打酱油去!”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

  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张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张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孩子们都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年年如此,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第三,连老大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1.文章的题目是“茶干”,可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述连万顺茶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探究一下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