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
[注]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②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孟子没有直接告诉戴不胜应如何伎宋王向善,而以楚大夫之子学说齐国话来设喻。
B.孟子认为,让楚国孩子每天接受齐国语言的熏陶,假以时日,就能学会说齐国话。
C.孟子否定了戴不胜让善十薛居州住在王宫中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无法使宋王向善。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子认为,如果宋王身边都是善士,宋王自然就能够向善。(2)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山成语 ;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 的建议。(3分)
(1)C (2)①一傅众咻(1分) ②多引荐贤士以辅佐宋王,以改变不利于宋王向善的环境。(2分)
(1)孟子并没有否定戴不胜让善士薛居州住在王宫中的做法,而是认为需引荐更多像薛居州那样的善士才能使宋王向善。(2)略
参考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您希望您的君王向善吗?我明白地告诉您: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那么要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戴不胜答道:“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安置在齐国庄岳那样的地方住上几年,那么,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依旧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您说薛居州是个善士,要把他推荐到大王左右任职。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善士,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士,那么宋王又能同谁一起做好事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