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某班开展了“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仪征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1分)

小题1:【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为校图书馆和洗碗池各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个)。(4分)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①图书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洗碗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明进社区】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来到春晖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字数不超过50个,4分)

小题3:【文明你我行】学校提出了“我是社会一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的口号,班会课上,有同学出示了右面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3分)

答案

小题1:①示例一:来也轻轻,去也轻轻。(安静角度)示例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图书。(爱书角度)②示例一: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角度)

示例二:餐具洗净,别忘公共卫生。(卫生角度)

小题1:示例:叔叔,我们是在捡,但是“文明靠大家”,小区卫生需要我们大

家的维护,社会公德要靠大家来遵守。您说,是吗?

小题1:示例:①争做文明仪征人,不能只有漂亮的语言,还要有实际的行动。②争做文明仪征人,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③争做文明仪征人,我们既要做说的巨人,更要做行的巨人。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温馨提示语的能力。拟写的温馨提示语一定要符合“图书馆”“洗碗池”的特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对方时,一定要抓住“环境靠大家来维护”这一点,同时注意礼貌用语以及规劝语气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根据图表中“文明乘车”以及老人站着,年轻人坐着“这一现象来谈自己的感想即可。

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麻城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人士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所以,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杜诗中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对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中可以看出袁宏道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B.南宋诗人大多数在诗歌创作中仍遵循“忧国忧民”是诗人职分的原则。

C.“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忧民成儿戏”这句诗表明袁宏道认为杜甫以后诗歌多为儿戏之作。

D.明代大多数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仍遵循“忧国忧民”的原则,袁宏道认为这也是事实。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