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 *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弘范:张弘范,元朝统帅。扞:同“捍”,保卫。泫然 :流泪的样子。

捄:拯救。

小题1: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由是感激感激:感动奋发。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C.使为书招张世杰使:使者。

D.索之固固:坚决。小题2:下列虚词与例句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     )

例句:先帝不臣卑鄙

A.遂许先帝以驱驰

B.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C.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写了因为刘备身先士卒,礼贤下士,所以诸葛亮愿意奔走效劳。

B.甲文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北伐的原因和决心,以示对刘蜀的忠诚。

C.文天祥不愿投降元军,更不愿换取元朝的高官厚禄。

D.两文都刻画出一片丹心为国君、为国家社稷的忠诚良相的高大形象。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题目分析:第一个小题中的字是使动用法的动词考查。第二个小题是通假字的考查。第三、第四个小题的词都是考查的它们在文言文中的常规意思,没有特殊性。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1:题目分析:例句中的“以”:因为。A 以:来。  B 以:用。 C 以:用。 D 以:因为。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

小题1:题目分析:A中所说的“甲文写了因为刘备身先士卒,礼贤下士”,但实际文段没有谈及刘备身先士卒的内容。

点评:对于每一个选项的内容,其原句出现在什么地方,都要找到依据。然后,仔细阅读相关的句子,看是不是跟选项的意思一致,一致则排除掉。另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内容做进一步验证。当然,更不能认为找到答案就不看下面的选项了,一定要把选项辨析完,才能使答案更准确。

解答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