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溍生而俊异,比成童,授以《书》《诗》,不一月成诵。迨长,以文名于四方。

中延祐二年进士第,授台州宁海丞。民有后母与僧通而酖杀其父者,反诬民所为,狱将成,溍变衣冠阴察之,具知其 * * 伪,卒直其冤。恶少年名在盗籍者,而谋为劫夺,未行,邑大姓执之,图中赏格。初无获财左验,事久不决,溍为之疏剔,以其狱上,论之如本条,免死者十余人。

迁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石堰西场运判,改诸暨县判官,巡海官舸。例以三载一新,费出于官,而责足于民。有余,则总其事者私焉。溍撙节泛蠹(节省不必订的开支),以余钱还民。 * * 民以伪钞钩结党与,胁攘人财,官若吏听其谋,挟(依仗,指依官吏的纵容)往新昌、天台、宁海、东阳诸县,株连所及数百家,民受祸至惨。郡府下溍鞫治,溍一问,皆引伏,官吏除名,同谋者各杖遣之。

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转国子博士。视弟子如朋交,未始以师道自尊、轻纳人拜,而来学者滋益恭。业成而仕,皆有闻于世。

溍天资介特,在州县唯以清白为治,俸弗给,每鬻产以佐其费。及升朝行,挺立无所附,足不登巨公势人之门,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溍之学,博极天下之书,而约之于至精。剖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属,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文辞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光,自不可犯。

(《元史》卷一百八十)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恶少年名在盗籍者籍:名册。

B.初无获财左验左验:凭证,作凭证。

C.每鬻产以佐其费鬻:赊欠。

D.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曲证:多方考证。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费出于官,而责足于民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B 业成而仕,皆有闻于世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C 在州县唯以清白为治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 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黄溍在宁海任职时,有个人的继母与人私通并杀害此人之父,事后反诬是此人所为。黄溍查清了真相,为此人雪洗了冤屈。

B.黄溍任诸暨县判官时,有一群 * * 民使用假钞侵夺别人财物,四处为害。黄溍查清了此案,惩治了罪犯和包庇的官史。

C.黄溍在国子监任博士时,;平等对待学生,破除师道尊严,不轻易跪拜孔子,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学生也都学有所成。

D.黄溍的文章不动声色,像澄静的湖面,水波不兴,一碧万顷,但文章所放射出的深邃的光芒,却是凛然不可侵犯的。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1:C(鬻,出卖。)

小题2:(于,上一人作“从”、“自”讲,下一个作“在”讲;而,都起承接作用;唯,上一个作“只是”讲,下一个表希望语气;所,上一个与“未发”组成名词结构,下一个作“处所”讲。)

小题3:C(是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跪拜,不是“不轻易跪拜孔子:”。)

文言文译文:

黄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黄溍一出生便聪明出众,到童年,教给他《尚书》《诗经》,不到一个月便能背诵了。等长大了,凭着擅长写文章而文明四方。

考中延祐二年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台州路宁海县县丞。百姓中有个人,他的继母与和尚通 * * 并毒杀了这个人的父亲,事后反而诬告是这个人杀害的,案件将要定下来了,黄溍改变穿戴暗中查访这件事,完全掌握了继母 * * 险虚伪的情况,终于使那你的冤屈得到昭雪。有一帮姓名已列入盗贼名册的邪恶青年,他们共谋干抢夺财物的事,还没有实施时,县里的一户大族把他们抓了,图谋领到赏钱,但当初并没有得到抢夺的财物做凭证,事情于是久拖不决,黄溍为之分析处理,将这案件上报,依照有关条款给他们治罪,免于处死的有十多人。

升任两浙路都转运盐使司石堰西场运判,后又改任诸暨县判官,负责巡察海上官府的船只。按例这些船只每三年要更新一次,费用由官府支付,不足的部分要求由百姓补上。事后有多余的费用,则是负责这件事的官员私吞了。黄溍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把结余的钱退给了百姓。一些 * * 诈之徒靠着使用假钞票勾结成一伙,逼迫侵夺别人的财物,从官员到差史都听任他们的阴谋得逞,他们依仗官吏的纵容,去新昌、天台、宁海、东阳等县作案,连累几百户人家,百姓遭受的祸害极惨。郡府把这件事下交给黄溍审讯、处理,黄溍一审问,那些人都认罪了,结果有关官吏被撤职,同谋都分别被杖责赶走。

进入朝廷担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后又调任国子监博士,在国子监他把学生看成朋交,从不以师道自尊、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跪拜,然而来学习的人越发敬重他。这些学生完成学业后,都有名于世。

黄溍天性孤高,在州县任职时只以清廉洁白的精神处理政务,俸禄不够用时,常常卖掉家产来补贴他的费用。升任朝廷官员后,超然独立,无所攀附,脚不踏入权豪势要之门,有德行的人称赞他有清风高节,像冰壶、玉尺一样,一尘不染。黄溍的学问是,博览天下书籍,但又能极精确地将它们加以概括。剖析经书史书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古今沿袭变革、礼法制度、事物名称这一类问题,他广泛引述,多方考证,指出了先前读书人未曾指出的问题。文章布局严谨,引文精当,总是从容不迫,不大动声色,像澄静的湖面,水波不兴,一碧万顷,鱼、鳖、蛟龙都潜伏在水下一动不动,但文章放射出的深邃的光芒,却是凛然不可侵犯的。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