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本世纪为海洋世纪,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海洋经济。

材料一:面朝大海的中国浙江吹响“海洋,浙江的未来”的号角,出台了一系列“迈向深蓝”的重要决策部署,促进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

 重要决策部署
2007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的建议。
2008年省政协会议提出建设“海上浙江”目标的建议。
2009年省发改委开展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专家和民众意见,组织申报、编制等工作。
2010年浙江省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海洋经济试点省。
2011年省人大次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二:

每年日本太地町渔民要捕杀数千头海豚。“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鲜红的血色,整个海湾都被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发出惨烈的哀号声……”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这些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同时也在深深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海豚湾》获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声明:“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国际捕鲸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就是否禁止捕杀海豚等小型鲸类进行讨论,但僵局一直未能打破。太地町官员强调,海豚等小型鲸类并不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禁捕的范围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浙江省奔向海洋新时代的规划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10分)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在是否禁止捕杀海豚等小型鲸类问题上打破僵局。(10分)

答案

(1)①中共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建议,体现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2分)

②省政协会议提出建设“海上浙江”目标的建议,说明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分)

③浙江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行使了决定权。(2分)

④省发改委开展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专家和民众意见,体现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2分)

⑤省政府制定、申报,国务院批准发展规划体现了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寻求国家间存在的共同利益,协调国家间的利益,是打破僵局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各国在该问题是上协调好利益关系,寻求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打破僵局。(4分)

②遵守《联合国 * * 》的宗旨和原则是打破僵局的重要前提。根据《联合国 * * 》宗旨所要求的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来解决是否捕杀小型鲸类问题,才能打破僵局。(3分)

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打破僵局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才能打破僵局。(3分)

本题以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政治生活知识的理解。(1)浙江省奔向海洋新时代的规划可以从党是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民主决策、政府职能等方面回答。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