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639票赞成, 160票反对, 57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 * * 胡 * * 签署第55号 * * 令予以公布。法案将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 《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 * * ”写入总则。“惩罚犯罪与保障 * * 并重”成为此次大修的精神主旨。

材料二、2011年《刑诉法》大修正式启动,2011年 9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引发了社会大讨论。全国人大征求意见系统共征集到网民和专家建议7.8万条,反映了公众极大的参与热情。

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0分)

答案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2分)(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讨论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2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2分)(4)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增加立法工作透明度,推进民主立法,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保证立法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2分)(5)“尊重和保障 * * ”写入总则。“惩罚犯罪与保障 * * 并重”成为此次大修的精神主旨,说明了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分)

本题以投票结果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政治生活知识的理解。可以从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推进民主立法,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回答。

填空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新华社8月12日讯: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56斤。据《人民日报》8月18日报道:广大农村大办农民公共食堂、托儿所、洗衣组、缝纫组,解放了妇女劳动力,出现了新的生活方式。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记者康濯的文章《徐水人民公社颂》,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如下:“一亩山药一百二十万斤”、“一棵白菜五百斤”、“小麦亩产十二万斤”、“皮棉亩产五千斤”。文章的结尾是极热情的:“唱不尽人民公社的优越性,颂不完人民公社的灿烂前程。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以上材料均选自吴思的《陈永贵:毛 * * 的农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中新华社、《人民日报》关于我国粮食产量的报道是真实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报道?

                                                                                                                                                            

(3)你认为徐水人民公社把社员们带向了仙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