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至齐悼惠王时,曾参为相;礼下贤人,请通为客。
初,齐主田荣怨项羽;:谋举兵畔之,劫齐士,不与者死。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在劫中,强从。及田荣败,二人丑之,相与入深山隐居。客谓通曰:“先生之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国莫若先生者。先生知梁石君、东郭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与事而谢之。里母曰: ‘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 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 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乃见相国曰:“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足下即欲求妇,何取?”曰:“取不嫁者。”通曰:“然则求臣亦犹是也,彼东郭先生、梁石君,齐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愿足下使人礼之。”曾相国曰:“敬受命。”皆以为上宾。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谋举兵畔之。 畔:伴随,跟随
B;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在劫中,强从。 强:坚决
C.拾遗举过,显贤进能。 举:指出
D,里妇夜亡肉。 亡: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臣请乞火于曹相国②请奉命求救于孙 * *
C.①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②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D.①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②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郭先生、梁石君是齐国的英才。当初跟从田荣作乱,是迫不得以的。
B.有人知道蒯通知人善用,显贤进能,所以希望他能向曹参推荐梁石君、东郭先生两人
C.蒯通将“怒而逐”里妇的“亡肉家”比喻成当时的执政者,认为是当时的执政者逼东郭先生及梁石君人深山隐居,故蒯通用“束请火于亡肉家”的做法套用在向曹参推荐这两个人才的方法上,是行之有效的。
D.蒯通认为没有“卑节下意”以求做官的东郭先生、梁石君与“幽居守寡不出门”的妇人相类似,令人敬服,应重用他们。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1:C (A.背叛 B.勉强 D.丢了)
小题2:A (A.①为,②对于,均介词 B向,介词 c.你的,代词 D.就,连词,表承接)
小题3:C (非当时的执政者“逼”,而是“两人丑之”,自愿入深山隐居)
到了齐悼惠王的时候,曹参为相国,礼贤下士,邀请蒯通为门客。
当初,齐王田荣怨恨项羽,谋划发兵背叛项羽,劫持齐地士人,不服从的处死。齐国不曾做官的东郭先生、梁石君也被劫持,勉强服从。待田荣起兵失败,二人以曾参与叛乱为耻,就一同入深山隐居。有人对蒯通说:“先生为曹相国所倚重,帮他拾遗补缺,指出过失,为他推荐贤能之人,在齐国没有人能赶上您了。先生知道梁石君和东郭先生,他们二人本是世俗的人所不及的,为什么不推荐给曹相国呢?”蒯通说:“好。我居住的里巷有一妇人,与同里诸老妇关系很好。一次这个妇人家夜里丢了肉,婆母认为是她偷了,愤怒地把她驱逐了。她早晨离开家,顺路看望跟她友好的各位老妇,把因丢肉被婆母驱逐的事说了,并向她们告辞。里巷老妇们说:‘你且慢慢走,我们今天就让你家人追你回来。’于是她们把麻絮( )束成引火物,向丢肉家求借火种,说:‘昨天夜晚,狗得到一块肉,互相抢夺厮杀,死了一条狗,想借火回去煮了吃。’丢失肉的那家人赶紧追赶呼叫他家的妇人回来。本来巷里诸老妇并非游说之土,用束麻絮引火的手段也并非是使妇人还归的正当办法,然而事物有相互感应的道理,事有碰巧成功的时候。我这就去向曹相国借火。”于是他求见曹相国,说:“妇人中有死了丈夫三天就出嫁的,有深居守寡不出门的,假若您找妻子,要哪个?”曹参说:“要不出门的。”蒯通说:“那么寻找臣子也应当这样,那东郭先生、梁石君,是齐国的才智过人之士,隐居不出,未曾卑节屈意而乞求做官。希望您派人对他们二人以礼相请。”曹相国说:“我接受你的指教。”于是对东郭先生和梁石君均以上宾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