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
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
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
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始,平山堂瞰扬城,大元兵至,则构望楼其上,张车弩以射城中。
庭芝乃筑大城包之,城中募汴南流民二万人以实之,有诏命为武锐军。又大修学,为诗书、
俎豆,与士行习射礼。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
刘榘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榘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
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
《宋史•李庭芝传》
【注】①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②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芝悉贷民负逋悉:获知
B.而亭户多亡去亡:出外。
C.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振:救济。
D.扬民德之如父母德:感恩戴德。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屋成又免期假钱假:与“真”相对;
B.亭民无车运之劳劳:劳动。
C.官民居皆具居:居住。
D.帝问淮事事:情况。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芝初到扬州时,扬州新遭火灾,依赖盐业赢利的经济很不景气。
B.李庭芝为了振兴扬州的经济,采取了免税等一系列措施,并亲自为百姓修房盖屋。
C.扬州和平安稳,经济发展,全因皇帝用人得当,刘槃的经济策略得当。
D.李庭芝之所以深受百姓爱戴,是因为他读了大量的诗书,并且经常拿个人的财产与百姓分享。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1:A(全部)
小题2:D(A,借;B,劳累、劳苦;C.房屋、居屋。)
小题3:A(B,“并亲自……”不妥,只是借钱给百姓修盖房屋 C”刘檠”应为“李庭芝” D.“读了大量……分享”不妥,①仅说李大力提倡办学,要求村民读诗书等。②遇上水涝、旱灾时,就下令开仓,不够时才拿出个人的财产救济百姓。)
李庭芝初到扬州时,扬州刚遭受了一场火灾,房屋全被烧毁。扬州在经济上主要依赖盐业盈利,但这时盐户大多已背井离乡,公私的生意都很萧条。李庭芝就把盐户所欠之税全部宽免了,并借钱让他们重新修房盖屋,屋建成后不再收回借款。一年之内,官民的居房全部安置妥善。李庭芝又下令挖河四十里接通金沙余庆盐场,以节省车辆运输,同时兼顾疏通其他运河,发动盐户运盐二百余万斤。盐民没有了车辆运输的劳累,又得到免收盐税的好处,出走的人全都回来了,盐利又重新兴旺。以前,从平山堂上可以俯视扬州城,元兵到时,就在上面构筑望楼,用机括往城中连连射箭。李庭芝就建筑大城来围起它,在城内招募汴南的流民二万人来充实军队防守它。皇帝下诏将其命为武锐军。李庭芝又大力提倡办学,读诗书、兴礼仪,与士人举行射礼。郡中遇上水涝、旱灾时,就下命开仓,不够时就拿出个人的财产救济百姓。扬州的百姓对他感恩戴德,视如自己的父母。刘檠从淮南回朝廷,皇帝问他淮南的情况,刘檠禀告说:“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居乐业。现在边境战事平息,各行各业都振兴发展,这全是陛下用人得当的成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