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 * * 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 * * ,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答案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3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4分)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分析与理解。分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主要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如“以行此直接民权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表现其特点有直接民权和五权分立,与英美不同。但二者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都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及权力的制约等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训政思想与国民政府训政差别的分析认识。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训政的目的在于“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而国民政府的训政,从所学可知本质是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实验题

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决定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假如该大麦田的承包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大麦田的各种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生物将是_____________。

(2)该农田中,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3)若某一种食草昆虫的食物中,大麦和狗尾草之比是4:1,则该昆虫增加1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大麦__________克。

(4)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长得明显矮小。有关上述现象的产生,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

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除了同学们的假设外,还可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