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②负势竞上( )
③窥谷忘反( )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题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小题4:对文章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补写了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应“寒树”。
B.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
C.最后以抒情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D.结尾平稳和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的余地。
小题1:发出 / 凭借 / 同“返”,返回
小题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奔腾的骏马。(3分,抓住“湍”、“甚”、“猛”、“奔”等关键词翻译,上面词语每错译一词扣1分)
小题3:优美的山水具有巨大的诱人魅力,足以使热心世务,企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1分)。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厌弃世俗,自由解脱的情态。(2分)
小题4:C
小题1:题目分析:“作”,一词多义,发出。“负”,一词多义,凭借。“反”,同“返”,返回。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题目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湍”(水)、“甚”(比,胜过)、“奔”(飞奔的骏马)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题目分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的意思是“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点评:怎样才能切准情感把握的脉搏,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小题4:题目分析:“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句话的意思是“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并没有抒情的意思。所以,C项说法错误。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