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 * * ,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 * * 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 * * 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 * * 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 * * 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 * * 。”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清稗类钞》)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

A.秣马讫,命随入室讫:结束

B.岳旋出,上马顾日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 * * 以阿娘解事解事:通情达理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宝与金将以为犒不赂者以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 *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乃放平日所养野骡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小题3: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一儆百,震摄敌顽,取得胜利。

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1:旋:马上,立即。     

小题2:A中两个“遂”皆译为“就”;B中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是介词“因为”;C中前一个“则”,是“就”,后一个是“但是,却”,表转折;D中前一个“乃”是“于是就”,后一个是“才”。

小题3:“巧妙利用了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错,原文“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应是罗卜藏丹津与其母、弟间的矛盾。

文言文翻译

康熙戊寅年间,噶尔丹被朝廷打败并死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接受朝廷辖制,被封为和硕亲王。他的儿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罗卜藏丹津自己认为青海、西藏过去都是他们的领地,企图恢复先人基业。正赶上世宗刚刚登上皇位,他就在雍正癸卯年发动叛乱。世宗命令年羹尧担任抚远大 * * ,让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讨罗卜藏丹津。

吴地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强横无礼,喜好勇力,被仇家诬陷为太湖盗,逃亡塞外,跟随蒙古健儿干盗窃马匹的勾当时间很久,于是自已也就非常喜爱马。一目,他看见岳钟琪骑的是一匹名马,于是就在夜里翻墙跳入藏匿于马厩中,准备盗走那匹马。不到三更天的时候,岳起床巡视,亲自喂马,某不能继续隐藏,被擒拿。岳上下打量他并问:“你是行刺的还是盗马的?”某回答说:“盗马的。”岳又问:“你是白天擅自闯入的还是夜里翻墙而入的?”回答说:“翻墙而入。”岳微微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喂完马,岳命令他跟随进入房中,赐给他一杯酒喝,随后脱下衣服休息。天刚亮的时候,岳起床,招呼盗马人一同去大 * * 府,岳先进入大 * * 府,过了好久,有人打开军门高声传呼:“岳 * * 的随从某某,接受赏赐担任守备一职,应当效力于 * * 部下。”岳钟琪很快走了出来,上马回头对他说:“壮士好好努力吧,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等到岳钟琪征讨西藏时,吴人某也从行。傍晚时,岳站在营门,下命令说:“这次出征并非征讨西藏,而是因为青海首领罗卜藏长入以来就应当要受稽朝廷的讨伐,昨天他的母亲和他的弟弟红台吉两个首领秘密来函乞求投降,机不可失。”于是拿出珠宝一袋,黄金二饼,回头对吴人某说:“先派你去把叛贼的母亲召来,叛贼所住的帐篷,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能善于逾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叛贼营中有四顶帐篷,上面挂有三盏红灯的,是他们母亲的,对面的大帐中住着罗卜藏,左右的大帐分别住着丹津、红台吉二个敌首。珠宝和黄金将要作为对他们的犒赏。这是重大的事情,你要好好地去干呵。”解下腰中的佩刀交给了他。

某接受命令出营,天降大雾,走了三十余里,到了叛贼的网城。腾身越入,见大帐中灯烛明亮,叛贼母亲坐于上座,二个敌酋侍坐一旁,他们见了吴人某大声喝问:“什么人?”吴人某说:“年大 * * 认为阿娘通情达理,知道事情的顺逆,所以派奴才我来问好,带来宝贝奉赠阿娘黄,金二饼馈赠给两位台吉。”二人听说以后,非常高兴表示感谢。吴人某于是就骗他们说:“ * * 在十里外的地方等待阿娘,阿娘赶快去吧!”三人面面相觑有些犹豫,他解下腰中佩刀厉声说:“去就要快去,如果不去,我还要回去禀报 * * 。”他们的母亲说:“好一个蛮子(北方少数民族对当时南方人的称呼),我们一起走吧。”翻身上马,争二酋以及随行十余个骑兵同行,走了不到十里,岳来迎接。很快,前山火光起,两边山道的大炮击发,清军斩杀了叛贼母亲与二个敌首领回到军营。第二天,密探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经逃往准噶尔部落,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有人说,岳钟琪兵至哈达河时,攻打守地的叛贼,追击奔跑一昼夜,士卒马匹饥渴,塞外严寒地冻(四处无水),这时,忽然见地上涌出泉眼流成溪流,万马欢腾饱饮一顿,于是能奋力追入大山之中,歼杀叛贼二千名。罗卜藏丹津陷入绝境无计可施。于是就放出平日所养的野骡,驱赶它们直奔岳军阵前。骡子尾巴上有火焰腾起,众军非常吃惊恐慌,岳说:“这是火牛阵的老办法罢了,只能用一次而不能角两次啊可。”于是命令士卒们各拿长矛向前直奔,又用强弩一百余把尽力射杀它们,骡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罗卜藏丹津军阵一片大乱,于是就歼灭了他们。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地球大气的“进化”史

  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它的基本成分是氢气和氦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休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围绕在外部的大量气体组成原始大气,因此在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也已经同步形成。原始大气的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氢和氦。那时整个大气层是不稳定的,刚刚诞生的地球显然还不具备“笼络”原始大气的能力而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有“叛逃分子”,因为氢是轻元素,属于容易逃离的气体,它的速度很快,常常一不留神就飞出地球;威胁大气稳定的外部因素则是太阳风,它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达到150万~300万千米,在掠过地球时,将氢和氦统统掠走,给原始大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初生”的地球引力较小不能够在争夺气体之战中获胜,原始大气就这样在产生后不久又消失了。

  原始大气被吹走之后,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这些气体不断增多,逐渐占据了整个天空,经过亿万年的积累,成为代替原始大气的次生大气。

  在这个过程中,次生大气处于不断逃逸又不断得到补充的动态变化中。温度、逃脱速率、分子量三个因素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最关键因素,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质量越轻的大气分子越容易逃脱重力的吸引。此外,猛烈的火山喷发可以扮演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气体以更高的速度逃离地球。

  那为什么地球次生大气仍然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呢?从组成大气的元素方面来看,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从地球方面来看,地球的引力增强变大,而且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逐渐减小,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加上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因此大气层可以保留,生命也因此得以产生、繁衍。氧气的出现打破了次生大气的组成结构,氧与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氮。氮与氧不同,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只有极少的氮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进入生物界,但是一旦生物死去,这一点点氮又回到了空气里。因此氨气逐渐被消耗光,而氮气因为“不合作精神”和“洁身自好”的禀性而很少受到损失,因此大气中氮的含量是最高的。

  二氧化碳随着植物大规模地在地球上扩张,消耗一直比较大,逐渐减少;而氧气和氮气不断被大自然的“生花妙笔”分行出来,最终,地球上的大气变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成分,地球“外衣”从此才稳定下来,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下才得以出现,从而真正开启了地球的文明时代。

1.下列关于“原始大气”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是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的,其成分主要是氢和氦。

B.不稳定性是其特征,主要原因是刚刚诞生的地球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引力。

C.太阳风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可达到150万~300 万千米。

D.由于氢和氦是轻元素,它们成了最容易逃离的气体。随着氢和氦的逃离,原始大气就这样消失了。

2.下列关于“次生大气”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是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B.是由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组成的,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

C.由于地球引力仍然不够强,气体逃逸现象依然存在。

D.温度、逃脱速率和分子量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三个关键因素。

3.关于地球次生大气仍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的原因,下列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

B.宇宙大爆炸之后,地球的引力变大了,“笼络”大气的能力增强了。

C.由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逐渐减少,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

D.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原始大气形成所需的时间相比,次生大气的形成经过了上亿万年,所需的时间更为漫长。

B.猛烈的火山喷发既生成了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又扮演着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一些气体逃离地球。

C.氮气的“不合作精神”指的是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的特点。

D.地球“外衣”的主要成分由氢和氦变成了现在的氧和氮,人类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地球文明时代。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