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内容。(不得摘抄原文)(5分)
(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3分)
(1)清朝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反映封建等级制度。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是人民公仆,不应再沿用类似称呼。而先生、君等称呼不仅表示对人的尊重,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共和国家。(5分)
(2)说明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革命思潮的推动。(2分)
(3)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中可以概括出本段材料主要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因素有: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革命思潮的推动。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近代社会习俗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的进步意义: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