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综合性学习(共10分)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多睡一小时”。为了唤起同学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小题1: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向同学介绍中小学生睡眠状况。(4分)
【材料一】
中小学生睡眠状况调查
   项目
时间
规定时间
实际平均睡眠时间
睡眠不足率
2005年
9小时以上
8.98小时
45.7%
2010年
9小时以上
7.61小时
78.1%
         (数据来源:《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
【材料二】
调查小组采用分年级随机抽查的形式,深入到附近中小学,按小学、初中、高中三组进行,每组各调查50人。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大多数睡觉时间都在晚上9时左右,一般睡眠时间都要到早晨7点,睡眠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在被调查的50名初中生中,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的有12人,不足9小时的有38人。在对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时,每天能保证8小时睡眠的只有5人。
答:                                                                  
                                                                     
小题2:下面是对学生、老师、家长的采访记录,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学生睡眠不足原因(3分)
学生:现在你知道我们要用多长时间来做作业吗?我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挤占睡眠时间。星期天节假日想好好睡一觉,可家长又要我们去上各种“辅导班”、“补习班”。我也想睡啊,可就是没时间!
老师:学业负担过重是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之一。目前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作业量已经有所减少,但是有些学生因为升学压力过大,往往在完成作业之后,还要自己加任务,在题海中苦战,以致睡得很晚。
家长:孩子的确休息时间不够。不过,孩子的学习习惯实在有问题。几分钟能完成的事,恨不能半小时都做不完。做作业的过程中还会做其他的闲事,打电话、上网、玩手机……很耗费时间,以至于耽误了休息。
答: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小题3:依据下面两则材料,请用“虽然……,但是……,因此……”的表述方式,写出自己对睡眠不足的一个全面认识。(3分)
【材料一】
科学常识告诉我们,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为宜,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应当保证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睡眠时间,中学生每天要有9小时睡眠时间。没有充足的睡眠,在生理上,会导致少儿生长发育障碍;在行为上,会使孩子更有攻击性、脾气暴躁、情绪低落;在学习上,则会导致效率低、记忆力下降,成绩上不去。
【材料二】
有同学放长假或周末放假,选择了大睡特睡,扬言要把平时受的苦,平时少睡的觉给补回来,于是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有40.5%的同学睡眠超过10个小时。有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的确应该有足够的睡眠来保证自身的生理生长发育。但从严重的睡眠不足,突然调整到长时间的睡眠,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未成年人来说,决计不是一件好事!
答:                                                                  
                                                                      
答案

小题1:(共4分)答案要点:中小学生实际平均睡眠时间不足且在减少。(或“大部分学生睡眠不足且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2分。“不足”1分,“减少”1分)学段越高,缺觉越严重。(2分)

小题2:答案示例:原因一:学业负担过重;原因二:升学压力过大;原因三: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共3分。每点1分)

小题3:(4分)答案示例:虽然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危害大,但是恶补无益,因此我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小题1:

题目分析:阅读材料一,比较“睡眠不足率”的数值,阅读材料二,注意材料中所介绍的不同年级学生睡眠不同情况的比较,即可作答。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所示的内容清楚,易于阅读理解。阅读材料,把要解决的问题记清楚,根据问题在材料中寻找相关的信息,对信息内容表达的含义要进行仔细分析,理解出与问题相关的含义。

小题2:

题目分析:从三段话中逐次总结,找到说话者的主要观点:课内外作业多,升学压力大,不科学的学习习惯。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内容明确,易于概括。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直接引用或用自己概括,概括要点,语方要简练,点明即可,要点不能遗漏。

小题3:

题目分析:注意所写的句了中心意思是“睡眠不足”,只要突出了这个中心话题,运用了题干所要求的句式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中已经提供了很多信息可供参考,要求的句式简单易写。本题拟题较好,将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结合起来考查,问题不难,考查的效果即很好。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1)现行。宪法规定:“国 * * 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中 * * 建议,将以上条款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2)2004年“两会”的诸多提案中,“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写入宪法”一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近日,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700余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0%的受访者赞同修宪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仅有7.0%的居民持反对态度。(3)在民间财富日益扩大的今天,关于私有财产安全性的问题已经逐步显现。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居民认为私有财产有可能被侵害,25.5%的居民保持中立态度,另有 34.0%的人认为不会受到侵害,基本形成了比较平均的观念分布。对于私有财产可能被侵害的原因,30.3%的居民认为在于无法律保障,虽然全国人大在1999年修宪时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毕竟没有像对待公有财产那样在宪法中列明“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 * * 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同时,另有 29.8%的居民指出可能的侵害在于价值被低估,它的实际贡献和在交换中的价值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承认;另有27.8%的居民指出可能侵害在于不公平对待,在市场准入、资金筹集和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等方面,非公有经济面临困难;此外10.6%的人直言,如无宪法的保护,私有财产在法律上存在被国有化的可能。(4)有专家指出,据统计,至2003年年底中国银行存款数额将达到11万亿元,其持有者相当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者,如果能够使他们掌握的资金变成资本投入到建设中,对中国的就业、再就业等问题都会起到积极作用。据悉,中 * * 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刚刚公布,海外媒体便以“经济改革的里程碑”来评价建议中国关于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5)温 * * * * 在北京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制定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法规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温 * * 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产权制度的概念,明确要求制定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法规。这样做完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缓解就业的压力,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目前个体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达8千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23%。(6)合法的私有财产遭到损害和侵吞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前不久,湖南省株洲市有关部门公布了一起恶性案件:属于个人合法财产的28公斤黄金在运送途中被茶陵县公安局扣押,此后公安局竞将黄金熔化后变卖,并与检察院和法院瓜分了那200多万元巨款。这些事实说明,在宪法中进一步明确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7)一位浙江人向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原会长晓亮写信反映,“目前国内一般民营企业家一发家即向海外转移财产,向东南亚或日本等地拓展,这种趋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国内经济将有不良影响。温州企业家则向欧洲进军,宁波企业家向新加坡进军,大家顾虑重重,值得重视。”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